第08版:宏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升初”将就近免试入学
提倡多校协同九年一贯
韩秉志
朱慧卿作

本报北京1月26日讯 记者韩秉志报道: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根据《意见》,未在户籍所在片区小学就读的学生,如申请升入户籍所在片区初中,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受理、审核,统筹安排就学。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

《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意见》允许多校划片,即招生片区内不止一所初中。但由于初中间教育质量有差异,实现均衡还需要过程,为确保优质初中入学机会均等,当前,允许片区内所有学生报名。当出现学生报名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情况时,要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学生。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随机派位是指采取摇号等方式随机确定初中学校录取学生。未能进入参加派位学校的学生,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就近原则安排进入其他未招录满的学校就读。由于有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初中在一般学校就读的学生同样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

针对社会特别关注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升初问题,《意见》指出,各地要依法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积极接收随迁子女就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融入城市生活。随迁子女特别集中的地方,要扩大公办学校容量,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购买民办学校服务,加大对接收随迁子女学校的支持力度,满足随迁子女入学需求。特大城市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人口控制目标和教育承载能力,稳步有序地安排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学。

《意见》还规定,到2016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要大力推进学校联盟或集团化办学模式,将不低于50%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完善操作办法。同时,试行学区化办学,将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进行统筹管理,提倡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九年一贯。

@北冰洋:不要再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好事。“对违规者说不还不够”还应该“制度问责”,否则还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冷大嬷嬷:好是好,但是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明显,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任重道远。

@北漂的土家阿哥:这是又一次进步,希望改革能延伸到高中。

@橙乡品味:政策好,关键在于执行要有力度。

@清水列山:择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如果每所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提升了,择校现象会大大减少。

(本报记者 王 琳整理)

阳光照进“小升初”

徐子虚

近年来,因为一些不合理现象,“小升初”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些地方和基层学校打着“择优”、“共建”的名义大肆敛财;“小升初”的考场演变成“拼爹”的新“战场”;而小学生们也过早地背负上了极大的压力,大量学生报名各种培训班,考试拿证,本应当在阳光下自由成长的童年变成各种培训的证书集合。不久前媒体报道的小学生不堪重负跳楼的案例发人深省。

除了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家长望子成龙心理等因素外,乱象的症结仍在于“小升初”招生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多数学校的招生方式、招生名额并不对外公开,迷雾之下正是不合理现象的滋生之地。这次的改革就是要对此开刀,规定根据户籍就近入学;要求学校将划片范围、招生计划、招生结果等相关信息将公开,并接受监督,尽最大可能实现全面阳光招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名额,将特长与招生“脱钩”。这套“组合拳”的目的都在于让“小升初”享受更多阳光,让更多学生能够平等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教育一片风清气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