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金 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0万元是怎样追回的
本报记者 陈果静

“银行卡一直在钱包里,也没把密码告诉别人,怎么就突然少了10万元呢?”2013年12月的一个下午,一位20多岁的女孩焦急万分地走进民生银行三亚分行营业厅,向大堂经理王利杰哭诉自己的遭遇。

这位黄姓女孩在三亚做铝合金门窗生意,偶尔会遇到周转资金不足的情况。小黄听信朋友的话,以为办一张借记卡就能够获得较多贷款,于是在三亚分行柜面办了一张借记卡,按照此前朋友的指示,预留了这个朋友的手机号。两天后小黄发现,卡里的10万元“不翼而飞”。

三亚分行营业经理查询小黄的账户后发现,她被转走的10万元是通过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分三次转出。紧接着,三亚分行营业部立即安排柜面人员分头处理此事。首先,通过系统在线人员,查询该卡是否还有其他尚未查到的签约业务;并积极与转出存款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联系,并逐级将事件上报。此外,还通过三亚分行科技部将嫌疑人的手机号码上报总行对所有开户的客户进行排查,是否留存该手机号码;调取了小黄开卡当天的监控录像,确认除她之外并无其他人在现场,柜员也针对其不开通信息即时通业务进行了安全提示,整个开卡流程标准规范。随后,安排专人陪同小黄,前往公安局报案。

最终,在三亚分行积极与总行及第三方支付平台沟通后,该第三方支付平台赔付了小黄的全部损失。

为防范类似情况的发生,民生银行三亚分行营业部紧急对近期开立的借记卡进行排查,重点关注有无类似的开通第三方支付平台快捷支付且预留非本人手机号的情况。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加强个人客户开户、变更手机号码过程中的风险提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