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经热点开年谈
许 滔画

编者按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运行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在经历长期蓄势之后,将于今年逐步展开;欧洲经济虽然企稳,但一体化进程仍在曲折中前行;新兴经济体动荡中出现反复,不确定性也增加。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预计全球经济增长仍将维持在中低速的水平上。这其中,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及其溢出效应、区域贸易谈判进展、新兴经济体如何摆脱硬着陆风险等诸多因素值得关注。为此,本报推出一组评论文章,通过若干热点问题的透析,以点带面,让读者对今年世界经济的热点问题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美国经济向好中的冷思考

李正信

不可否认,美国经济到今年年底时可圈可点的方面不会少。但同时也要看到,美国经济中积重难返的问题也不在少数

新年伊始,随着一系列数据的公布,对美国经济在2014年将加速回升的预测逐渐增多。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前三个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换算成年率高达4.1%。有感恩节、圣诞节等销售旺季的四季度经济增幅即使减速,按常理也慢不到哪里。乐观者坚信美国经济基本面向好,GDP可能进入高速增长期。然而,一片欣欣向荣景色的背后,仍有多重隐患不时会威胁到美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不排除资金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的可能性。

经济增速超预期、能源格局的转变以及房地产业的恢复,是今年美国经济的三大看点。

从经济增速来看,不论是说话往往留有余地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还是2月1日就要上任的候任主席耶伦,都乐观地预测美经济增速2014年可超过3%。国际经济界的普遍看法是,经济基数庞大的美国GDP增速如果达到3%,其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将非常明显。考虑到美通胀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3%以上的增幅对美国经济来说算得上是扎扎实实的高速增长。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页岩油气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近年来,美国页岩油气开采的长足发展,特别是得克萨斯州和北达科他州的页岩,为美国企业提供了距离近、价格便宜的油气资源,使美原油产量与五年前比增长了64%。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到2016年,美国的石油和液体燃料进口量将占其消费量的25%左右,远低于2005年的60%。据此,国际能源署日前判断,到今年年中,美国将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欧佩克(OPEC)产油国。更重要的是,页岩油气业在美国的大发展,对美国的经济增长将形成重大影响,如消费者及企业能源开支比例的减少,等于变相增加了收入,有利于消费增长及企业扩张。

第三大不可忽视的亮点应是美国的房地产业。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不少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暴跌。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步伐也将明显加快。而房地产市场强力复苏,不但是美国经济最终摆脱次贷危机阴影的重要标志,更是美国消费加速增长的基础。房价上升比股市增长更能刺激一般美国人的消费心理。

由此看来,美国经济到今年年底时可圈可点的方面不会少。在乐观看待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同时,也需要冷静观察美国经济持续性的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其中积重难返的问题也不在少数。

首先是失业率居高不下。乐观估计,2014年美国的失业率仍将在6%上下的高位徘徊。这一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不但将持续拖累美国消费增长和房地产等行业,且将对政府货币、财政、医疗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制定及实施,形成沉重的制约。

其次,美国政党间就财政赤字和国债议题等方面的博弈也是重大风险。这种博弈往往一到关键时就剑拔弩张,还可能因茶党等极端势力动辄使用边缘策略而危及经济稳定。

再则,增长力度欠缺的消费,年内都很难重回经济发展主动力的位置。近年来美国消费增长乏力的表面原因,是经济危机及失业率高等。但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分配及税收制度形成的结构性弊端,导致贫富间收入鸿沟的持续扩大,才是消费滞后的最根本原因。

不得不提及的还有,美国股市的内在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美国资本市场一方面是持续数年的高歌猛进,另一方面是内藏的泡沫正在进一步积累。高处不胜寒,股市忽视经济风险迹象不断创造新高,必然使投资者日益担忧会出现突然崩溃的局面。

因此,在把握好今年美国经济强势增长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应密切监控潜伏的暗礁险滩,做好应对准备,将其可能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遏制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趋向

陈 建

区域贸易自由化预计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在相当长时期内,“体制外”的区域贸易安排将同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发展

过去的一年中,以自由贸易协定为主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全球贸易体系似乎有碎片化的趋势。尽管世界贸易组织在去年底终于达成其成立18年来的首份全球性贸易协议,对这种趋势有所遏制,但多哈回合谈判僵局毕竟已逾12年,多边贸易体系建设步履维艰,相互之间的发展局面在新年中更趋复杂,进而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在新年将如何演进,全球贸易体系如何避免碎片化?这是今年区域贸易合作进程中最引人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贸易体系多层次、多元化的不断发展,目前世贸组织159个成员中除蒙古外都参与了一个或多个区域贸易安排。截至2013年7月,向世贸组织通报并仍然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一共有249个,属于自贸协定的有218个,比重占到88%。区域贸易安排的前进步伐并未就此止步。美国已在全球贸易领域推出“两洋战略”:与欧洲启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在太平洋地区大力推销《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计划。欧盟和日本的自贸区谈判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针对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竞相谋划建立区域贸易安排的强劲势头,亚洲经济体也不甘落后,开启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毋庸置疑,区域贸易安排有助于促进区内成员的经济增长:在静态方面,自贸区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在动态方面,自贸区具有“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以目前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自贸区——北美自贸区为例,从1993年至2012年,美国与墨西哥的贸易额增加了5.06倍,而同期美国与北美自贸区以外经济体的贸易额仅增加2.97倍。2011年,美国与加拿大及墨西哥的贸易额,相当于美国与金砖国家、日本及韩国的总和。因此,在当前全球经济步入深度调整与温和复苏期的大背景下,区域贸易安排被普遍视为提振经济的重要出路。

当然,区域贸易安排也存在着复杂、重叠的缺陷,不仅无法促进全球资源技术的最优配置,而且可能导致全球市场的分割、贸易规则的碎片化以及对非歧视性待遇原则的侵蚀。各个区域自己搞自己的一套,虽然区内贸易条件会比原来更加优惠,但其受惠范围相对较小,会带来谁参加谁受益、谁不参加谁被边缘化的结果。特别是一些发达经济体在自贸区建设中,如果一味单方面搞排他性国际贸易标准、规则和体系,结果反而会削弱全球贸易体系的有效性。

鉴于美欧之间平均关税水平已然较低,去年7月启动的美欧自贸协定谈判就不同于主要依靠关税减免促进贸易的传统自贸谈判,而是更加注重开放投资和服务贸易,以期达成高标准自贸协定,重塑全球贸易投资规则体系。一旦美欧完成符合其自身经济利益的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的规划、制定并控制主导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就只能被动接受,其经济利益可能会被进一步削弱与剥夺。因此,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加快自贸区建设、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的形势十分紧迫。

考虑到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区域贸易自由化预计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在相当长时期内,“体制外”的区域贸易安排将同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发展。在这一轮全球贸易战略格局演化中,实现合作“红利”的最大化,避免竞争的“副作用”,并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着公平、公正、透明的方向演进,这些都是正视现状着眼未来的理智举动,但也都在考验着国际机构和政府决策者的智慧。

东盟一体化 步子会多大

王玉主

随着东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落实蓝图规划难度的提升,东盟在今年的共同体建设进程中将比以往更需要与其对话伙伴互动

结合一体化建设作为长期进程的特点以及东盟长期以来坚持的协调一致原则,可以预见东盟在今年落实共同体建设方面将会采取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但在具体措施方面则更可能是按部就班地落实共同体建设蓝图的规划。

首先应当看清的是,东盟的一体化进程从东盟成立那天起就已经开始。相比这个长期的进程,东盟提出的到2015年底建成东盟共同体则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但正是这些阶段性目标的延续构成了东盟一体化的长期进程。

尽管与“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这种描述比较抽象的目标相比,东盟当前的经济共同体建设还有一定距离,但从落实经济共同体蓝图规定来看情况要好很多,因为到2013年10月东盟第23次峰会举办时,已经有279项措施得到了落实,这意味着经济共同体蓝图为落实经济共同体建设而确定的任务已经完成近80%,这其中就包括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各项安排。显然,按照这样的建设标准,东盟实现目标并不很难。

其次,经济利益和认同是东盟关注的目标,也是决定东盟今年花多大力气推动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因素。经济利益是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关注点之一,东盟自贸区建设就是要为各国的经济增长服务。根据东盟的统计,2012年东盟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7%,共引进外资1082亿美元,贸易总量达到2.47万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总体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东盟把这些成就部分归功于区域一体化的努力。但是,一方面虽然区内贸易的关税壁垒已经基本拆除,但非关税措施仍然存在。因此东盟各国今年将非常关注非关税壁垒问题,无论是《东盟服务贸易框架协议》,还是《全面投资协议》,目标都是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另一方面,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还很大,是制约一体化目标实现的障碍。

此外,塑造内部的认同以及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对东盟来说是今年一体化建设同样重要的目标。为了获得内外认同,在经济上东盟努力加强内部的相互依赖建设,2014年将推动单一海运、空运市场建设;在外交上将推行商务旅行卡、东盟内部互免签证、对外统一签证;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坚持整体与中国对话;等等。此外东盟还将进一步加强秘书处的功能,似乎意在提升东盟作为超国家组织的水平。

总体来说,东盟不会激进地推进一体化,但从东盟当前的关切看,其一体化建设对于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将会有两个相反方向的影响:一方面,东盟接下来将重点加强互联互通建设,这与中国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有紧密的联系,是双方可以加强合作的领域。更重要的是,东盟互联互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中国提出建设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符合东盟的需要,会有很大的合作潜力。但另一方面,东盟的共同体建设就是要提升国际认同、加强其作为东亚合作主导者的能力,因此在处理与外部的关系时将更加一致对外,这对中国处理与部分东盟成员的争端将造成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欧洲病如何医治

严恒元

欧元区债务压力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迫使欧元区成员国政府不但不能运用反周期的积极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复苏,反而还要继续实施紧缩财政政策,使经济增长得不到财政政策的有力支持

欧元区经济虽在去年第二季度摆脱衰退走向复苏,但进入2014年却呈现出复苏势头减弱的态势。2014年对欧元区经济来说,仍然充满挑战与风险。制约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如紧缩财政政策、信贷市场偏紧、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和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多种因素仍会拖累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

解决欧债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从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来看,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在2014年难以通过财政手段刺激经济增长。2013年以来,欧元区成员国虽适度放松实施财政整顿的力度,但大幅度增加失业救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导致政府财政收支入不敷出和政府债务总额持续增加。欧盟秋季经济预测报告称,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债务比例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为95.5%、95.9%和95.4%。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债务比例大大高于欧元区规定的60%安全比例的现实表明,欧元区成员国削赤减债的工作任重道远,预计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需继续进行财政整顿。这就意味着欧元区债务压力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迫使欧元区成员国政府不但不能运用反周期的积极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复苏,反而还要继续实施紧缩财政政策,从而拖累经济复苏的步伐。

欧元区宽松的货币政策虽有利于欧元区经济复苏,但欧元区信贷市场偏紧、银行贷款意愿减弱和工商企业投资不足等因素将直接制约着实体经济发展。欧洲央行在过去一年中先后两次将欧元区主导利率下调到历史最低的0.25%,并且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直接货币交易(OMT)”等手段向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然而,欧洲央行的这种努力似乎没有让实体经济获益。欧元区的银行将从欧洲央行获得的资金更多地用于购买债券和充实银行资本金,并没有像欧洲央行所希望的那样大规模向实体经济放贷。事实上,欧元区信贷市场状况依然偏紧,银行向非金融公司的信贷投放规模持续下滑。受欧元区金融市场零散不统一的影响,欧元区成员国市场贷款利率因国而异,部分重债务成员国企业的市场融资成本依然偏高,有的甚至难以获得正常贷款。这就进一步抑制工商投资需求的增长。经济界人士担心,欧盟大型银行目前的资本缺口可能高达700亿欧元。随着欧洲央行在2014年对欧元区130家大型银行进行一次全面的压力测试,这部分银行可能会需要更多的资金以充实资本金和改善资产负债表。因此,去杠杆化、银行压力测试和新资本要求有可能让原本就坏账缠身的欧元区银行业更加惜贷,欧元区市场放贷规模因此受到抑制,最终不利于促进工商企业投资和拖累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

欧元区失业状况不断恶化是影响经济复苏的一大痼疾。近两年来,欧元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成员国的失业率不断创出新高。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如今已经成为欧元区决策者的一大心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失业率已经连续几个月处于12%的历史高位,希腊和西班牙的失业率已经连续半年超过25%,青年失业率更是分别高达58%和57.4%。这就意味着,在希腊和西班牙有一半以上的青年处于失业状态。鉴于就业市场改观往往要比经济复苏迟到6个月或更长时间,所以欧元区就业市场短期内很难得到改观,失业率要到2015年才能有所回落。欧盟秋季报告预测,欧元区在2014年和2015年的失业率预计分别为12.2%和11.8%。欧元区失业率,特别是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对欧元区民众的生活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引起社会不满情绪积聚,给欧洲社会稳定埋下隐患。欧洲媒体称欧元区不断扩充的失业大军为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定时炸弹”。此外,欧元区如此众多的失业者意味着消费者整体收入下降和消费信心严重受挫,直接影响到欧元区的消费意愿和需求,最终迫使工商企业不愿进行投资,必然会拖经济复苏的后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