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财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菜鸟”展翅记
本报记者 周 琳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有些鸟儿命中注定不被牢笼所困,因为他们的羽毛太过鲜亮和美丽。”

近3年来,一批“80”后基金经理驾驭的中小型基金,正凭借不俗的业绩逐渐扔掉“菜鸟”的帽子。中邮战略新兴产业股票型基金的驾驭者任泽松是其中的代表,这个其貌不扬的29岁四川小伙,在2013年迎来了基金经理的处子秀。Wind资讯显示,这只“黑马”基金2013年全年上涨80.38%,超过同类基金涨幅数十个百分点。

◀◁◁激进派风格

在任泽松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史诗级科幻小说,刘慈欣的《三体》。

“这是我最爱读的书,它教会我如何用更高维度的视角去看低维度的事情。当你学会这样的本领,一切将会很透彻。”任泽松眼中的维度,当然不止于科幻。

2012年末,由于业绩下滑厉害,在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内部的一次会议上,总经理周克和投资总监邓立新公开叫板全体职员:“谁有本事,给他一只基金来做,你们敢不敢亮出真家伙?”

一个身着休闲衬衫的大男孩,用掷地有声的回答打破沉寂:“给我一只基金,我能行!”众人质疑的目光齐刷刷指向时任基金经理助理半年的任泽松,这个看似幼稚的同事能胜任吗?

Choice资讯统计,截至2014年1月5日,在350余名普通股票型基金经理中,自然任职不到2年的达118人,有54名基金经理刚刚走马上任不满365天。这批“80”后新人的业绩在2012年之前有相当一部分惨不忍睹。

在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35位的基金公司中,极少有像中邮一样,目前6名股票基金经理中有3名任职不到一年,最近2年业绩最好者才排在全部200余只股基的第56位。

但是中邮似乎有敢用新人的传统。经过后续公司高层严格的审查和层层筛选考核,任泽松获得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的掌舵权。在随后的操作中,他把“少壮”激进派的投资风格发挥到极致。

任泽松发现,2013年的宏观面,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的脉络一以贯之,新政绩观的表述让大家眼前一亮。这对于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不能没有影响。另一方面,信息消费、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反复思考权衡后,他将基金的主战场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一面。

在技术层面,他早已想好4项操作方法。

一是持仓的集中度高,把有限的“火力”集中布置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看好的股票要买满,前10大重仓股票占资金总量的70%至80%。平时的仓位要么维持在九成以上,要么在风险来临时降至六成。

二是配置方向上,基本上都配置在“非白马”股行业。主要的投资策略是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自2012年底开始重仓长期持有。

三是对个股的选择。由于持仓集中度较高、资金有限,基金持股的数量不超过20只,并刻意回避市场上的“白马”品种,包括传媒、动漫等题材类股票,避开众目所向,选择一批比较偏的计算机、电子、医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的股票。

四是止损避险。一旦一只股票跌幅达10%,必须强制止损卖出。这证明之前的判断和配置有问题,需要重新调研布局。2013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满仓运作,但在一季度末、6月末的流动性紧张前,任泽松采取了收缩至六成仓位的战略,较好地规避掉流动性风险。

这一次,任泽松选对了。2013年一季度末,重仓游戏行业的部分个股开始出现连续涨停,到出手卖掉时股价已翻了1倍至2倍。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他看中的数只医药股身上,拿到后来,基本都翻了1倍多。

◀◁◁“三级”跳跃

近几年股票型基金的业绩不好,基金经理向私募、保险公司等处频繁跳槽,空出的位置也变向给任泽松这样的“新手”更多机遇。

任泽松常说自己幸运,但其实一切幸运并非偶然。从清华大学生物系到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从会计师到私募研究员,再从私募到公募载体,任泽松的3次跳跃同样体现着他经典的“维度”思维。

“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读研时就想好大方向是做金融,后面的‘三步走’基本是如约而至。”任泽松说,在学校时他就通过了部分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而剩余科目是后来做审计师时完成的。

那时,学习审计要经常去不同公司调研,了解千差万别的业务和市场情况,跟各类公司的高管和各部门领导了解情况,这样的历练让刚出校园的他获益匪浅。

通过持续几年的调研和定量分析财务报表,任泽松逐渐从理工科专业“维度”跨越到注册会计师的“维度”。到后来,几乎所有公司的财务状况在他眼里都异常透彻。不仅如此,他的理工科背景在考察相关专业公司时,更利于发现产品、服务的特点和问题,这是科班出身的审计师所不具备的。

随后的私募历练让任泽松如虎添翼。2009年底,他加盟北京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决会主席曾晓洁成了他的“入门师傅”。通过良师一年的辛勤栽培,任泽松对证券市场的理解达到了更高的“维度”。

在私募期间,他调研上市公司到了痴迷程度。2009年底正是创业板刚兴起之时,几乎所有公司都到北上广“路演”。只要能参加的,任泽松从不落下。1年算下来,300多家创业板公司,他至少调研200家。

有一次,他到一家当时市值仅有60亿元的电子公司调研。公司董秘和几名高管正在帮工人“赶订单”,大汗淋漓地糊着3D眼镜的包装盒。任泽松一看,订单量确实特别大,一线的工人完全忙不过来,公司的董事长才指令高管每天折叠200个包装盒。这样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调研一行人,大家就一边叠包装盒,一边聊天。

“你能在一线感受到这个公司的订单状况确实不错。”任泽松说,调研之后,他决定重仓买入该公司股票,后来收获颇丰。目前这家公司的市值已达500亿元。

私募的平台相对于公募来说较小,获得券商、上市公司等资源的数量毕竟有限。2011年任泽松“跳”到中邮创业之后,开始更广泛地接触知名券商和上市公司,出去调研更加频繁。而公募相对广阔的平台和高层的支持,给予任泽松更好施展才华的机会。

“我在公募做基金经理助理才半年,就有机会掌管一只基金,这要感谢中邮高层敢用新人的魄力。事实上,在其他公墓基金要做经理很难,而在私募至少要有几年经验甚至成名之后,才可能独当一面。”任泽松把成绩归因于顺应时势和领导栽培,对自身的努力则很少提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