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精神力量 树文明新风
——201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新华社记者 隋笑飞

多措并举凝聚精神力量。

成效显著文明光耀神州。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教育、评选表彰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组织公益广告宣传、深化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治理出境旅游不文明现象、加强城乡基层创建……回眸201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凝聚社会正能量,倡导时代新风尚,文明道德之花在中华大地璀璨绽放。

加强道德建设,亿万人民群众的道德力量汇聚激发

“我躺下就是病人,我坐着就能工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中科院院士、解放军某部研究员林俊德,仍强忍病痛工作。他把整理的3万份科研资料都提交给国家。

林俊德、罗阳、吴斌……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中,有一些人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们虽然走了,但却用生命之花镌刻着精神的丰碑,展现了当代中国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9月19日,《关于表彰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决定》公布,张丽莉等54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王凤进等265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强调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最美女孩”刁娜、见义勇为的“90后”小伙儿周传金、“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向社会传递着道德的无穷力量。

“全国道德模范是当代中国的道德标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们唤起人们内心的感动,唤起人们对于公民道德的认同和追求。向道德模范致敬!”厦门大学副教授朱至刚这样说。

在全国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下,各个层面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普遍开展——

中央文明办围绕中国梦、爱党爱国、传统美德、道德模范和环境保护等主题,制作推出平面广告1994幅,并组织了大规模的宣传。据统计,中央主要报刊共刊发800多个整版,中央电台播出27100多次(分钟),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长46400多分钟。各地利用新闻媒体和城市广场、楼宇电视、工地围挡等进行了大密度的宣传。“公益广告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在集中展示的广场或街道,我们发现市民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明显减少。公益广告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曹劲松说。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共推荐好人好事4万余件,中国文明网重点宣传展示候选人7993位,122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热在城乡基层、热在群众心中。春节,北京市民走进国家大剧院联欢;清明,沈阳推广追思会、鲜花祭祀、网上祭奠等文明祭祀活动;中秋,很多家庭自制月饼一起品尝……平遥中国年、汨罗龙舟赛、秦皇岛七夕爱情节、宁波慈孝文化活动等,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道德讲堂”在社区、乡村、单位落地生根,成为群众学习先进、感悟道德、净化心灵的好去处。常州、西安等城市还把结婚、祝寿、成人礼等内容搬进了道德讲堂。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专门拿出近300万元资金,帮助34名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解决住房、医疗、就业、入学、养老等问题。河北沧州建立“好人后援会”,山东日照设立“好人基金”,倡导“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道德建设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2013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乡村少年宫2000所,为农村孩子增长见识、培养兴趣、激发潜能搭建平台;“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有20余万所中小学校参加,1.8亿余人次参与,发表留言寄语779万余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放眼神州,一位位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一项项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了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治理突出问题,良好社会风气不断形成

“中国游客在法国薰衣草地为抢拍照位置互殴”、“中国小学生在埃及千年神庙刻字”、“中国游客在非洲朝狮子扔垃圾”……当我国成为全球出境旅游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时,此类报道却成为焦点话题。

有关部门迅速行动,从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约束、社会监督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引导人们以良好的言谈举止展现文明中国的风采。

我们看到有关部门举措频频: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等指导性规范;国家旅游局完善旅游团行前教育、告知制度,制定文明出游手册和行前教育规范,督促旅游企业规范经营、文明服务等。

我们看到游客自身开始思考改变:2013年暑期准备到国外旅游的大学生小吴,临行前详细了解当地付小费的惯例、用餐礼节、着装规范等问题。像小吴一样,越来越多的国人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高素质的人、一个为美景增色的人。

回眸2013年,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推动解决突出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3月22日,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这三个重点,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各地各部门积极努力。如中央文明办与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201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共建共享工作方案》,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江苏、福建等地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文件,其中包括守信者可享“绿色通道”,失信者将被纳入“黑名单”等新举措;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不法行为,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机制等。

针对乱穿马路等交通陋习,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坚持教育和管理两手抓,培育文明交通新风,影响通行秩序及道路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针对餐饮浪费现象,有关部门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宾馆、酒店的餐桌上,“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欢迎参加光盘行动”的提示牌随处可见,合理点餐、剩余打包成为时尚。

没有任何担保,浙江余姚首批5家诚信工商户从余姚“道德银行”获得了总额100万元的信用贷款。一位贷款工商户说,“我要将我获得的这份惊喜与朋友分享,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做生意就该讲诚信。”

一项项举措回应群众关切,一条条措施解决突出问题,让人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效果。大家欣喜地看到,公民素质明显提升,社风民风显著好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多办好事实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拓展

“您好,现在是红灯,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等一会再过马路!”8月27日,甘肃嘉峪关市六岔路口人行道上,一位文明交通劝导员这样劝导行人。这是嘉峪关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出现的一幕。

创建文明城市润物无声,在北京、在广州、在南京、在福州……随处可见公共汽车上礼貌让座,乘电梯、购物、买票、就餐自觉排队等行为,细节文明正融入无数人的生活之中。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文明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个人的心田,成为自觉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

——创建深入城市每个角落。如北京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推出文明引导、公益广告、清洁空气蓝天、垃圾减量分类、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文明行动;江苏无锡以街面整治、路面整治、铺面整治和墙面整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山东威海以公共交通、公共卫生为重点,开展“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活动;黑龙江哈尔滨开展“和谐邻里节”活动……城市更加干净有序,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创建促进乡风文明。文明户、文明村、文明小城镇、文明集市和农村文化广场创建深入开展,辽宁道德信贷工程、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山东“乡村文明行动”、海南“文明生态村”、宁夏吴忠“乡村好人家”,城乡共建、企村共建、校村共建等受到农民欢迎。湖北省竹山县罗家坡村413户全部参加“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出“十星户”228户、“九星户”94户、“八星户”以下91户,“争得十颗星,荣耀满门庭”成为村民的普遍心态。

——创建树立单位良好形象。文明单位创建进入常态化,并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拓展。安徽芜湖依托自己研发的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系统,从优化秩序、拓展途径、创新模式入手,提升创建效能。苏州工业园区发起成立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大力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引导园区17000多家各类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社会更和谐。我们看到,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创造了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让人们共享了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提高了生活的幸福指数。

点滴细节之间,有一种力量在生长。这力量,来自于这片土地日渐深刻的文明气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因文明而更幸福。

弘扬志愿精神,志愿服务进入制度化发展新阶段

时至今日,上海浦东新区退休老人吴曼珍依然记得初次来到志愿服务集市时,曾向一个穿红马甲的小姑娘询问能否帮忙修补衣服,小姑娘回答:“可以,只要您有需求,我们都尽全力服务。”吴曼珍笑着说,“我想这就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吧!”

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位于浦东新区第一八佰伴广场的职工志愿服务集市都会准时“开市”。劳动法律咨询、医疗卫生、互助保障等十几种提供免费咨询和服务的“摊位”几乎有求必应。“走,我们赶集去!”已成为附近小区居民经常讲的一句话。

这只是志愿服务在中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的一个缩影。回首过去的一年,日益壮大的志愿者大军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自愿无偿地为他人服务逐渐成为许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有关部门精心组织,把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和培训管理制度,建立星级认定和嘉许制度,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12月5日,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肯定了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勉励他们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12月18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成立。

这是一组令人感怀的数据。我国已建立超过43万个志愿者组织、19万个志愿者服务站,常年开展活动的志愿者已逾5000万人。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广大志愿者用他们的真情真心真意播撒爱的阳光——

“用电有困难,请找左光满”“心理救助找董明”……在湖北,几十个“荆楚学雷锋示范团队”传播着大善、大爱、大义的传统美德。“做志愿者不论地位高低,帮助别人需要的是一种精神。”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闵建功和他创建的建工集团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全天候义务维修水、电、暖设施……

小善大爱,点滴汇聚。让空巢老人身边有儿女般的关怀,让农民工身边有朋友般的关照,让留守儿童身边有父母般的关心,让残疾人身边有亲人般的关爱,让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在参加志愿服务中感受到快乐,也从中塑造了新的自我。

最是文明花开时。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温馨和谐,人们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