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资银行给力中企海外并购
本报记者 刘 溟

国际市场每一宗并购案后,都站着不同的金融机构。在并购市场中,越来越多的较量体现为金融机构和其背后金融体系的竞争。

2013年11月30日,洛阳钼业澳洲矿业有限公司完成了价值8.2亿美元的澳大利亚Northparkes Joint Venture铜金矿收购项目。这笔交易是中资企业2013年在澳大利亚完成的最大矿产并购案。

“尘埃落定后,感受最深刻的是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中远不如西方国家企业灵活。”洛阳钼业澳洲矿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大辉表示,西方企业大宗收购案往往以股票方式进行兑价支付,而我们办不到。即便使用现金支付,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权益资本市场上募集到所需资金,而中国企业在股市上募集资金的时间则太长,很难满足一旦达成收购协议对资金到位的快速要求。

因为资本项下人民币仍不能自由兑换,以公司A股股票支付,交易对手无法接受;股市募集资金时间又太长,“这让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很难依赖权益资本市场,唯一的选择是依靠银行,而且往往只能是中资银行。”张大辉介绍说,“因为中资银行对公司很了解,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达成贷款协议。而外资银行,要建立起互信需要漫长的时间,根本无法满足并购过程中对资金的快速要求。”

洛阳钼业并购案中的幕后金主是中国银行与国开行,有了中国银行这样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参与,洛阳钼业的并购顺利完成。

操盘洛阳钼业并购案的中国银行澳大利亚地区总经理胡善君介绍说,传统操作中,中资银行为“走出去”中资企业提供的主要融资模式是内保外贷。部分中资企业在海外缺乏抵押物或者无法依靠境外资产担保申请贷款,但境外企业在国内的母公司实力强大,可由母公司在国内申请开立融资性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担保境外企业在境外银行取得贷款授信。

从近年来的运行看,内保外贷融资模式已经成为中资“走出去”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方式,“但内保外贷业务涉及外债管理,而近年来走出去中资企业数量日益增多,因此现有内保外贷业务已不能满足中资企业的需求。”胡善君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以其海外并购的目标资产或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融资安排,中资银行为这种并购安排了并购融资通道,银行根据财务模型来预测企业并购后现金收益情况,为企业提出相应的融资结构和定价安排。

据了解,洛阳钼业的并购案中,具体操作中,由中国银行河南分行发起授信,悉尼分行做现场调查,由中国银行总行最终核定,其后,由悉尼分行、东京分行筹措资金,纽约分行负责清算,依托中国银行的全球服务体系,洛阳钼业在国内的信用在澳大利亚换来了并购所需资金。

成熟市场国家的企业在并购的金融支持渠道上有更多的选择,在并购手段上也更加灵活,但这种格局的形成需要强大的开放金融市场体系和具有国际水平的操作机构。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由中资银行扮演支持企业海外并购的主力军角色,确是现实条件下的唯一选择,但是对于正在越来越多参与海外并购的企业来说,他们渴望更多样化的金融支持。这对于国内的各类金融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