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1月13日电 记者李琛奇 陈发明从今天召开的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悉:今年甘肃将实行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将减少贫困人口140万。
“收入水平低、贫困程度深是甘肃‘三农’工作中突出的矛盾。”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表示,甘肃将推动扶贫工作方式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确保扶贫资源真正落到贫困人群头上。“要适应贫困人口动态变化的实际,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监测、定期审核和调整管理机制,做到应进则进、应保则保、应扶则扶、应退则退。”
2013年10月,甘肃启动以“1236”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扶贫攻坚,把58个片区县作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县区,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做到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两个“不愁”,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3个保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等六个突破,确保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
围绕这一长远目标,甘肃省省长刘伟平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加快以水电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建制村沥青(水泥)路通达率达68%,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80%,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75%,帮助群众“换穷貌”。
实施8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是甘肃省政府今年承诺为民办的10项实事之一。结合这一民生举措,甘肃将实施县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做大做强优势种养业,并培育和引进一批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此外,甘肃还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帮助贫困群众。
甘肃最近选派了2059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和后进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发挥任职干部牵线搭桥、引资引智、参与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并强化“联村联户”单位的扶贫职责,实行扶贫绩效与政绩考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