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通看冷暖
徐 涵

周末,行至北京的南三环遭遇堵车。这里通常畅通,但每年临近新春便会出现拥堵,原因是这里有个很大的木樨园服装城,准备回老家过新年的异乡客会来此采购。去商场、逛庙会、赶大集的愉悦是过年的前奏,甚至预热了过新年的喜庆心情。

岁末年初,让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有另一个场景。那是在陕西照金,城镇化让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旅游度假区。博物馆、特色食街、星级酒店、咖啡酒吧、户外用品商店等都进了村。也是周末,原本冷清的小村庄游人如织。走进一家刚刚住进楼房的农家,家里洗衣机、电冰箱、煤气炉灶一应俱全,绝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搬家时新添置的。城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农村的面貌,影响着农村人口的消费格局。

尽管我国的消费市场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城镇化进程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对于现代流通产业来说,未来的发展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我国提出要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这都是促进未来消费市场发展的积极信号,是流通发展的新机遇。把握机遇,开创流通业发展的新局面,才是2014年的新动力。

由于经济发展受到各个层面、各种因素的影响,流通产业自然也要面对调整与转型的压力。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消费增长幅度出现小幅回落,如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增速回落2.8个百分点。2013年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23.8万亿元,增长13%以上。而2005年至20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16.47%。尽管增幅回落明显,并非意味着流通业发展进入寒冬,特别是当反腐倡廉、抵制铺张浪费等政策真正成为行动时,社会消费才会挤出泡沫,进入和谐有序发展的轨道,这样的调整才能成为流通业良性发展的转折点。

当前的流通市场也能让人们感受到冬天里涌动的生机。新春是消费旺季,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与举措正在“落地”,商业结构调整转型的路线越来越清晰,市场业态多样化发展迅猛,电子商务引领着流通发展新格局……这些都是流通发展的内生动力。此外,我国粮食“十连增”、增加农民收入与保障的各项政策逐步到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甚至单独二胎政策的落实,都是消费市场发展的积极信号,也是扩大消费的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