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4年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接地气”中聚人气
本报评论员

近日,南京秦淮区首次开展“凡人风尚”进街道、进社区活动,以快板、歌舞、诗朗诵、锡剧等形式展示身边好人的故事,潜移默化传递社会正能量,现场观众掌声热烈。秦淮区的做法,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任务还很繁重;如何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要求并落实到行动上,需要下苦功、动脑筋、找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务必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百姓“接地气”。

在“接地气”中聚人气,可以通过宣传平凡人、身边事,用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典型人物的鲜活形象、感人事迹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真实、直观、生动、易懂,进而教育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最终实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在“接地气”中聚人气,还要结合实际,提高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要用群众的语言说话,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善于用家常话、用平实的语言开展宣传教育,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听了信;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多到基层去,利用群众喜爱的语言、样式以及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创作出更多让人喜闻乐见的作品。

还要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扎根于现实生活并通过制度固化下来,循序渐进,才会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信服,逐渐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动,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注重教育宣传、示范引领的同时,也要注重抓制度规范保障,以制度的刚性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稳定展开、落到实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