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自主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赢在拐点上
本报记者 刘松柏

1996年早春的一天,北京中关村南大门竖起了一块硕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一天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纪念日。

也就在这一年,26岁的李晖成了互联网行业的一名从业者,开始了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只不过距离不是“1500米”而是“零”。从1996年初涉互联网到2003年创立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至今,李晖一直在“网”中。不同的是,李晖和他的团队将工作重心从互联网增值服务领域,逐渐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

在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A座20层的一间办公室里,冬日的暖阳洒满一地,如今已到不惑之年的李晖递给记者几本关于企业移动应用方面的小册子。“这是我们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代表作:12114信息名址、‘雨滴’移动应用程序,等等。”作为公司副总经理的他,言语中透着自豪。

3G时代的到来,开启了移动互联网应用蓝海,拥抱移动互联网、开发推广APP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雨滴”作为新网互联自主研发的APP在线生成系统,具有多、快、好、省等特点,与花费几万元请专业公司开发APP的传统方式相比,“雨滴”移动应用解决方案投入极少、操作非常简单。也因此,“雨滴”迅速赢得了市场青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打开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新天地。

从2009年3G牌照发放至今,短短三四年时间,原本在互联网大潮下创业的新网互联,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新时代抢占了领先地位,不仅成功为国家会议中心、千龙网、腾讯、金象网、证券日报等1000多家企业提供了APP定制服务,而且公司的移动应用事业部也从最初的几个人的小团队发展到今天拥有30位技术骨干的相对成熟的团队。

在外人看来,新网互联的业绩无疑让人艳羡,但在李晖看来,这一切来得自然。2003年,已经在互联网领域浸润多年的李晖和他的团队抓住互联网潮涨的机会,开始了创业,并且迅速在互联网增值服务方面取得了良好业绩。但很快他们发现,这是一个“红海”,互联网产业已经相对成熟,可以挖掘的机会不多了。

经历了互联网的潮起潮落、见识了一些IT企业的生死轮回,李晖心里知道,这个行业“不能好生,便是好死”,也因此一直在摸索新的机会。“新的机会2005年被发现了,手机便是我们每个人手中的机会。我们可以运用在互联网中积累的经验,把互联网移动起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李晖在2007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这样提到。

也就从那时起,新网互联开始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战略布局。2005年探索发布了短信寻址业务,2008年由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起,新网互联启动了信息名址12114的推广服务,2011年推出了“信息名址+双模网站+双模邮箱+微博微信互动”的企业移动应用全面解决方案……

“企业不仅赢在起点上,还能赢在拐点上,当产业处在一个突破期的时候,如果能很好地抓住机会,就能获得很好的发展。”李晖说,“像诺基亚、黑莓等等巨头倒下了,而社交媒体facebook、youtube等获得了飞速发展,其中的关键在于业务战略方向上的把控。我们很幸运,方向选对了,把握住了机会。”

如今,随着智能终端销售量的激增,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市场,呈现在新网互联面前的是一个“蓝海”。得益于移动互联网这一产业链的催生,新网互联从最初的百万水平发展到现在的千万水平,实现了高速的增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