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
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
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
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今年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三农”的好形势也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丰产:农业供给更足
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经济作物稳定发展,种植业产品在量和质上都有提高。今年粮食实现季季丰收,夏粮、早稻、秋粮产量分别比上年增加39.1亿斤、15.7亿斤和192亿斤。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2038.7亿斤,比上年增产247.1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10年增产。同时,预计全年油料将增产2.2%,蔬菜生产基本实现均衡供应。
畜牧业生产企稳回升,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肉、蛋、奶市场供应充足。一年来,我国畜牧业接连遭遇生猪价格提前快速下跌、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突袭家禽业、奶牛养殖效益低下导致散养户退出等挑战。今年前3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03万吨,同比增长1.3%。同时,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国水产品总产量3948.14万吨,同比增长4.70%。随着散户加快退出,经营主体面对产业波动更加理性,产业形态更加成熟,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农村二、三产业持续发展,农产品贸易继续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万亿元,利润超过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6%。伴随农村二、三产业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聚。10个畜禽养殖大省肉类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国总量的80%,初步形成了一批加工产业聚集区。
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发展,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超过5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农机装备总量加快增加,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农机具使用率增长较快。今年,全国水稻机械种植、收获水平预计分别超过35%和72%,同比分别提高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增收:农民腰包更鼓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有望实现“十连快”。前3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7627元,实际增长9.6%。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增幅有望连续第四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家庭经营收入仍占“半壁江山”。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年初及早预拨农业“四补贴”资金,较大幅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安排近40亿元资金支持小麦“一喷三防”防灾增产关键技术的推广,有力调动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农产品量增价稳促进了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最大动力来源。农民外出就业数量持续增长,工资水平稳定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增收贡献最大。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392万人,同比增加525万人,增长3.1%;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长13.0%。
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尽管近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收入差距仍处于历史高位。今后,要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着力扩大非农就业增收空间,壮大县域经济,继续促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对集体资源和经营性资产收益的分配权。
发展:农村生活更美
今年以来,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越来越重视生产、生活、生态互动,亿万农民从农村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在浙江省桐庐县环溪村,人工湿地上长满了亲水植物,生活污水池变成了一个个小花园。村民周忠平告诉记者,这里过去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如今,广大农村的村容村貌持续改善,曾经制约农村生活的基础设施短板正加快补齐。
新农村不光要村庄环境美,还要让基本公共服务惠及农村。自2012年起,我国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农民能够做到“小病就近看、大病有保障”。中央财政给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提供每月55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并呈现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的趋势。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农户承包耕地面积为13.1亿亩,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4亿亩,占比23.9%,其中流转入农户、合作社和企业的面积分别占61.8%、18.9%和9.7%。
随着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逐渐融合。目前全国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休闲农业聚集村超过9万个。农家乐、民俗村等,带动了农业产区变成田园景区。各地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环境能源升级结合起来,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