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会议明确要求,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
因此,今后要把实行区别对待作为完善区域政策体系的基本方向,在准确把握国家战略方向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地的具体差距和实际要求,制定不同的政策,真正实现一区一策。这一决策部署,有望最大限度地释放区域发展活力。
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相互配合、协调分工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并呈现东部发展质量提升、中西部发展后劲增强的态势。但仍有不少地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盲目跟风,招商引资不顾发展实际,各种投资项目一哄而上的问题也不少见。
例如,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不少地方纷纷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区域经济升级的战略支撑点。而且一些地区在项目投资中不顾资源禀赋和技术积累是否均衡,每个地市甚至每个县域都把目光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地方甚至贪大求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一落下。这种到处“抢下一盘棋”的做法,导致了不少地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没有真正转化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反而陷入了产能过剩的泥潭。
地方埋头打自己小算盘的发展不是协调发展,脱离区域实际的发展也不是协调发展。
要解决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不能在区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搞“一刀切”,而应更加充分考虑各地的具体差距和实际要求,根据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避免产业发展雷同和恶性竞争。
具体而言,在今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首先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要加快制定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性文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扩大退牧还草范围;要继续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解决西部地区交通和水利两块“短板”问题;要加快出台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和城区老工业区更新改造,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要全面落实中部崛起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南北方,推进东中西部联合协作和南北联动发展,加强区域间互联互通、合作对接和经济一体化,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其次,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把增长点带动和轴线开发结合起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沿海、沿江、沿边、沿陆桥的轴线开发,带动更大范围的腹地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支持武汉、长株潭、环鄱阳湖等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深入推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环渤海地区转型升级;推动云南、广西等地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支持西北地区向西开放,着力培育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支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