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十八大这一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硬约束”的力量
端 然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更是如此。全社会已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形成了高度共识,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再重复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落实措施关键靠制度。鉴于我国目前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这就更需要依靠一个规范的、稳定的制度环境,对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硬约束”的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不是制度的简单修订,而是以一个系统性的制度体系涵盖了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

生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彼此之间紧密相关。守护“美丽中国”,必须依靠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当前,雾霾围城、水源地告急、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其根源正在于此。因此,必须树立统筹观念,系统完善地加以推进,才能保护好整个生态系统。

令人欣喜的是,制度建设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明确树立政绩考核的新导向,着力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并加大了对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考核。

展望2014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不仅将加快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生态化调整,而且还将对《决定》提出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新制度进行积极探索。有了这些“硬约束”的力量,我们有信心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