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点改革政绩考核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多领域,快速推进。按照十八大报告勾勒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为了建设一个天蓝、水净的“美丽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攻坚克难、加速前行。
重拳打击环境污染犯罪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脉。饮水安全,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地下水是“看不见的水源地”,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都是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比例高达60%以上。地下水污染的形势不容忽视。今年2月下旬至3月,环保部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6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华北地区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等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
治理水污染,意义非比寻常。今年3月出台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将率先破解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污染难题。《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加强华北平原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认为,着力开展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要从根本上遏制住地下水污染,必须首先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其次严格污水排放监管,最后一定要重罚,以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惩处环境污染犯罪不再是轻飘飘的“罚酒三杯”。“用重典”、“出重拳”,从重从严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成为今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6月18日发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不仅明确了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标准,而且降低了环境污染犯罪的入罪门槛,为从严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法理依据。
《解释》出台以来,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了近300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超过近5年的总和;公安机关已立案侦办247起此类案件,相当于过去10年立案总量。一大批环境污染犯罪立案、判决案例,已经在全社会产生了有力的震慑效果。
治污有了重典,更需破解执法难。为了让环境执法不再单打独斗,12月3日,环保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与公安部门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环保和公安两部门将通力配合,形成防范和打击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合力。
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这一年,不断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正以“硬约束”的力量不断完善守卫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制度建设向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容。”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说。
《决定》勾勒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蓝图,为未来相关制度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不仅是土地、林地有产权,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都有产权;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离任时要以此为依据,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构成生态环境损害的终身追究责任;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及其产品的价格要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将告别多头管理的尴尬局面,以集体的合力共同守护山水林田湖这个生命共同体……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的必经途径。按照中央‘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要求,建立这个制度体系无疑是一场紧迫和艰巨的战役,包括环保部门在内的各系统将把更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制度建设中来。”夏光表示。
树立政绩考核的绿色“指挥棒”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树立起全新的、绿色的“指挥棒”,切实扭转唯GDP论英雄的旧导向,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一精神,已经在防治大气污染工作上得到鲜明体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治理效果与政绩直接挂钩。地方政府将以最终效果为衡量标准签下责任状,如考核不达标,将会被环保部会同组织部、监察机关等“约谈”并追究责任。浙江、北京等地,更已将治理大气污染的各项任务与政绩考核直接挂钩。
《决定》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年底出台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要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
一个全面、完善、长效的制度体系,将用坚实的力量为加速“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