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至漫话
苏永涛

冬至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这个传统节日。

冬至是冷冬的开始。冬至里的“至”字不是“到来”的意思,而是“极致”的意思。也就是说,冬至这一天是冬天的极致:夜晚最长,白天最短。用天文学家的话说,就是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的角度最倾斜。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俗语说“一九二九难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洞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显然是说冬至以后,天气会一天比一天暖和了。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几句话“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当然,这里是以阴历来说的。还有“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什么意思呢?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是晴天;而如果冬至这天是个大晴天,过年说不定就会是阴天了。

我国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比过年还热闹。不论贫富,饺子是这一天不可少的节日饭。正如东汉名中医张仲景说过一句话,“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这件事情的说法自古以来版本颇多。其中一个就来自张仲景。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话说有一年的冬天,他在去长沙的途中,看见白河两岸的老百姓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甚至有的人连耳朵都被冻烂了。

于是,他就在河边搭建了一个临时诊所,支起一口大锅熬药。把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剁成末,用和好的面包起来,再放回锅里煮,起名“娇耳”。让人没想到的是,老百姓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不仅浑身暖和舒坦,而且冻疮也好了。后来,人们为了感谢纪念张仲景,便养成了每年冬至吃饺子的习惯。

当然,这个故事显然是被添加了一些传说的成分。但据中医的医学大典《伤寒杂病论》记载,张仲景的确研制过一种“祛寒娇耳汤”,还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其实,冬至吃饺子并非一概而论,全国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北方大部分地方吃饺子、馄饨,南方一般吃汤圆或者红糯米饭。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也许他们就是想着在庆祝冬至节的同时顺便改善一下伙食。

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吃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记住冬至这个传统节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