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成和长盛旗下两只规模5000万元左右基金“变身”
“迷你”基金转型能否脱困
本报记者 姚 进

转型案例首现,把“迷你”基金推到了基金业内“聚光灯”下。大成基金和长盛基金分别于12月12日、17日发布公告表示,欲将旗下净值规模徘徊在5000万元附近的“迷你”基金进行转型。其中,大成中证500沪市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联接基金转型为大成健康产业股票型基金;长盛同祥泛资源主题股票基金变更为长盛战略性新兴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2只基金规模跌破5000万元“清盘红线”,其中尤以QDII、ETF和ETF联接等基金产品为主。根据相关规定,基金清盘的条件首先是基金持有人连续60日不足100人;其次是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数据显示,上述欲转型的两只基金大成中证500沪市ETF联接基金和长盛同祥泛资源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分别仅为5758万元、4653万元。“之所以规模小是因为投资者不愿意持有,归根结底缘于业绩表现不好。”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

“这也是行业竞争越来越市场化的表现。”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刘亦千表示,监管层鼓励创新,新产品的发行越来越容易,对于传统的产品提出了挑战,在这期间,“迷你”基金的日子更是艰难。

那么,这些“迷你”基金为什么不选择清盘?而转型是否是最好的出路?

所谓清盘,就是相关基金最终不得不卖光所持有的股票、债券等,然后按照最终计算出来的净值、投资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额数量,把资金返还给投资者。如果有亏损,风险由投资者承担。

王群航表示,多家公司对于清盘这件事情很谨慎。“大家担心,如果率先清盘,将会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将首先面临舆论压力。”对此,刘亦千也表示,清盘会对公司品牌造成伤害力,投资者有可能会选择赎回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产品。

事实上,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基金清盘是司空见惯的,吐故纳新从而维持了基金业的生态健康。“国内也有基金公司表示愿意清盘,只是不愿意做‘第一家’,若有先例,肯定会有‘追随者’。”王群航表示,强迫“迷你”基金清盘并不太可行,对于不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根据市场变化积极转型或是一条主要出路。

王群航介绍,根据基金落魄为“迷你”的原因,转型要先找出产品定位和设计上的缺陷,重新设计投资理念、策略和方向,修改基金契约、召开持有人大会、上报管理层、联系销售渠道等。“建议转型要谨慎,忌盲目跟随市场热点进行转换,同时为了争取投资者对于产品的认可度,要做好营销。”王群航说。

“迷你”基金转型后就能摆脱规模日趋萎缩乃至潜在的清盘危机吗?投资者拭目以待。其实,除转型之外,对于“迷你”基金来说,合并也是一条可选之路。“与转型相比,合并并不需要基金公司另寻方向,也无须重新提炼产品的价值。”刘亦千表示,单从银行渠道来讲,他们应该也是愿意配合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他预计,在国内基金行业市场化进程提速的背景下,“迷你”基金转型还会有更多的跟进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