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福建漳州市看到,清清的九龙江绕城而过,堤岸边是原生态的湿地草丛,河里几叶扁舟,人们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感受着田园风光。近年来,作为农业大市和文化大市的漳州既不走“大拆大建”的造城之路,也没有走同质模仿的复制之路,而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了一条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之路,形成了“田园在都市间,都市在田园里”的宜居环境。
漳州是一座水城,九龙江的两条支流绕城而过;漳州是一座绿城,四季不分明,春冬短,夏秋长,一年四季绿树长青。福建省副省长陈冬告诉记者,成片种植的特色花果,以及丰富的闽南文化,正是漳州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基础资源,漳州要以生态为基色调,以文化为深内涵,建设“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
2011年以来,漳州启动河道清淤、引水、水上交通、滞洪区公园、水系连通等工程,对外江、内河辨证施治,构建出“城襟水、水绕城”的生态格局。城市外围,青山绿水形成一道绿色屏障;中心城区和卫星城之间,规划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内部,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硬化绿化花化水平,提升文化内涵和智能管理水平。
在芗城区,万亩香蕉林不但成为一道吸引众多游客的风景,也成为市民的休闲基地、村民的文化基地、青少年科普基地。芗城区委宣传部长江天福说,政府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环境,使城市周边生态提高到新水平。在圆山,3000亩荔枝园簇拥城区,青藤、老树、绿道、民居……好一幅田园生活画卷。
漳州以两条九龙江支流为依托,沿着水系和公路两侧规划建设了“一环、两带、七主题”的22个郊野公园,形成了20公里绿道。记者在一处郊野公园看到,几艘小船靠泊江边,老房子、旧码头保存完好,让人回忆昔日的渔家生活。爬上大堤,公路对面是碧湖生态园小区,许多老人正在唱歌跳舞。远处,一批保障房在加紧建设,城市规划馆、文化馆、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展示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崭新风韵。
龙文区区长侯为东向记者表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正从“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向“先配套、先环境、先民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