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抓住转变方式新机遇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 韩 洁 高 敬 罗 博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这就要不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这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这些都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表明,处在发展关键期的中国只有通过锐意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稳中向好

向全世界传递发展信心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中国经济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抹亮色。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近期我国投资、消费、出口等指标均有所回升,11月份出口增长12.7%,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产量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

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三季度GDP增长7.8%,扭转了前两季度持续下滑的态势,也回应了外界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的质疑。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增长及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预期目标之内,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没有什么意外发生。”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0月在巴厘岛的坚定回应,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发展的信心。

稳中有进,来之不易。中国交出的成绩单背后,既受惠于逐渐回暖的外部环境,也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部署的一系列稳健经济政策密不可分。

今年以来,在财政增收紧张、市场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我国宏观政策既没有扩大赤字,也没有放松银根,保持了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即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也始终注重统筹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这成为今年宏观管理方式的一大亮点。

加快转型升级

寻找中国经济新动力

对于处在发展关键期的中国来说,除了做好“稳”字文章,还要做好“进”字文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为中国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稳中求进,进是目的。经济下行时,短期刺激政策固然能把经济增速推高,但权衡利弊,只有坚持调结构、促改革,才能真正解决困扰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保持清醒认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

——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国家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与有关地方政府立下防治任务的“军令状”。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国务院出台《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路线图。

——针对发展新兴产业,研究促进信息产业、健康服务业、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加快放开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

伴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铿锵鼓点,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转变发展方式的共识日渐凝聚。能耗大省山东提出到2015年,彻底取消高污染行业的排放特权,不再审批钢铁、水泥等新增产能项目,同时在全省打响转换发展动力、发展服务业的攻坚战。

改革攻坚克难

开启转变发展方式新航程

在看到目前经济转型取得进展时,也要清醒意识到,未来我国经济转型之路绝非一马平川,更不会一蹴而就,还需“爬坡过坎”闯过一个个难关。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要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部分地方政府负债较高、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环境问题凸显……一系列问题考验着决策层的智慧。

“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道出了破解难题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开启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航程。诸多的改革任务中,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被视为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改革突破口。

今年以来,一系列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的举措表明,只有从制度上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把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导向树立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只有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在世界经济新版图中抢占有利席位。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