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2013年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议

@曹凤岐:金融领域实现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意味着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也意味着中国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完善。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靠固定利差盈利的时代已经过去。

@赵锡军:未来改革将向两个方面纵深进行,一方面,将坚持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没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进行金融资源价格放开。比如利率市场化,这一目标能够较快实现。同时,将现代分割的金融市场一体化,引入更多的参与者,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减少金融市场的条块分割。另一方面,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引入境外投资者。

@向松祚:出现流动性紧张的核心原因不是外汇占款下降,也不是源自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而是某些银行金融机构自身流动性管理出现期限错配。这些年,许多银行金融机构大搞期限套利,拆借短期低利率资金购买长期高收益产品。央行选择按兵不动,首先是显示遏制期限套利和货币空转的决心,二是检验银行金融业应对流动性危机的能力,三是传递不会通过放水刺激经济的政策信号。

(本报记者 孙 璇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