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指尖锁定三十八万公里外
本报记者 曹红艳

12月15日,随着嫦娥三号探测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月球车顺利驶抵月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的“遥操作”拉开了序幕,这是我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航天器进行遥操作。

嫦娥三号飞控任务的“神经中枢”,曾创造4次无人飞船试验、5次载人航天飞行、3次交会对接、两次绕月飞行奇迹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在守望嫦娥三号探月之旅中再次写下新的传奇。

尽管远在数十万公里之外,地面仍牢牢掌握“嫦娥”、“玉兔”的讯息,并对其进行“遥操作”。成千上万台设备分布在国内外的测控站及大洋上的测量船,昆明、佳木斯、乌鲁木齐等地的5套大口径天线形成严密的网络,对嫦娥三号进行全方位精确测控,“嫦娥”、“玉兔”拍摄的照片可以长途“漫游”到北京飞控中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告诉记者,“为了更直观、形象地展示月球车在月面的工作情况,显示屏借鉴环幕的设计方式,弧形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展示全景效果,同时还采用了3D画面技术,技术人员只要佩戴3D眼镜便可直观观察月面上的各种情况,可以说把38万公里外的月球拉近到了地面工作人员的眼前。”

据周建亮介绍,路径规划人员和相关控制人员要根据显示的地形,规划月球车行进路径并指挥其每一个动作。“整个过程就像是眼睛和大脑的关系。可以说,月球车的大脑就在我们北京飞控中心的遥操作大厅。”

嫦娥三号探月任务是我国首次在地外天体实施软着陆探测,任务技术状态之新、飞控技术难度之大均前所未有。专家分析,此次任务飞控工作面临“三高”:技术状态全新,处置能力要求高;遥操作约束复杂,飞行控制精度高;系统交互多,着陆器和巡视器两器协同程度高。

针对这种情况,嫦娥三号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北京飞控中心连续攻克并突破了5项关键技术:一是高精度月面视觉定位技术;二是月面巡视动态规划技术;三是巡视器行走控制技术;四是巡视器可视化操作与控制技术;五是多体制深空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技术。

“在长达近3年的任务备战期间,我们撰写了几万字的方案预案,新编了百余万行软件代码,组织了几十次串讲辅导,进行了几十次系统联试,同时对大量硬件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保障了任务的顺利完成。”陈宏敏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