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群策群力治理大气污染
12月5日,浙江杭州市的市民在选购空气净化器。近期该市出现持续雾霾天气,空气净化器销售量大幅增加。 龙 巍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一些读者来信表示,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符合人们对改善大气质量的强烈愿望,有助于从根本上治理大气污染。

各尽其责标本兼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笔者认为,治理大气污染也同样如是,当前亟须切合实际地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政府部门要积极作为。根据《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对所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应把空气质量纳入地方负责人的政绩考核,促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空气污染防治,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通过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终身追究问责机制、领导干部离任环境审计制度等,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审批责任,强化对项目审批各环节的监督,进而有效提升环保前置审批执行力,从源头上控制住污染。

二是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企业产生的污染物能否达标排放,是决定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污染物达标排放,既是环保法律的约束性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应切实加强对企业治污环节的有效监管,着力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不断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企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加快推进企业环境诚信体系建设,切实增强企业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着力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公众养成低碳环保生产生活方式习惯,对于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通过环境宣教,增强环保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推动公众环境文明程度的提高。

(安徽六安市金安区环保局 杨传智)

制度保障必须加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这对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建立刚性的评价机制和硬性约束,使大气污染治理有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抓紧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空气质量指标、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做到有法可依,措施得力,主体清晰,责任明确。

二是完善大气质量监测评估体系。设立多个小型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点,同时装备流动监测设备,并在监测地点的选取方面多听取市民的意见,以便更全面反映空气质量真实情况,为空气污染治理做好准备。

三是建立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可以借鉴天气预报信息发布的成熟经验,建设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参与的空气质量发布体系和预警机制,向市民提供空气质量信息和雾霾等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借鉴国外的经验,根据空气质量情况为市民提供出行、锻炼方面的行为建议。出现雾霾等重度空气污染情况时,及时出台应急措施,如实施限制公车出行,污染企业停工,大型堆场洒水抑尘,建筑工地停工等应急措施。

四是建全考核监管体系。建立空气污染治理考核体系,健全监督监管体系。要确认责任主体,制定责任目标,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把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应建立主管部门、监督机构、新闻媒体、市民多方参与的监督监管体系,坚持减排有功,污染受罚,举报有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空气污染治理的局面。

(河南郑州市中原西路 薛培政)

治污需打“持久战”

大气污染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需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全社会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气治理的建设者和监督者,都有义务为治理大气污染尽一份力。

笔者认为,要打好治理大气污染的“持久战”,一是加强生态建设。结合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把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沼泽草原保护和重点矿区生态恢复,不仅能够优化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还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深化污染防治。要加强对工业企业废气污染的防治,持续推进污染减排,严格污染源监管,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要加大污染企业搬迁力度,制定关停搬迁计划,逐步淘汰城区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要整治城市扬尘污染,加大治理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三是精细化城市管理。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加强污染预警与应急措施,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公众绿色出行;淘汰超标旧车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城市绿色开发,提高人均绿地面积,减少市区裸露地面和地面尘土,防治城市扬尘污染,从而促使居民生活环境空气改善。

(江苏泗阳县委 马 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