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蒙小镇新迤那
本报记者 王新伟

迤那镇位于黔西北高寒山区,平均海拔2140米,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单一,全镇14个行政村中有13个贫困村,群众生活困难,曾是乌蒙山区一块扶贫攻坚最难啃的“骨头”。

在这片2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石漠化十分严重,山上没有几片绿色,光秃秃的。

但如今,让迤那人提精神、长志气的是特色产业。马铃薯、中药材、核桃、蔬菜和特色养殖业成为迤那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产业。

2009年,迤那镇五星村一位叫陈杰的医生,弃医从农,创办了迤那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合作社。

2010年,陈杰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4个村560户农户种植中药材。

陈杰承包了周边几个村40平方公里石漠化严重的荒山荒坡种植药材,与贵州药材公司签订种植回收合同。去年,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3700亩,辐射带动1047户农民,实现产值上百万元。在利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迤那镇先后成立了征程养殖专业合作社等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条科学发展的致富路。

在迤那,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群众,在“集团帮扶,整镇推进”扶贫攻坚战略的助推下,转变了过去“等、靠、要、评、猜、想”的观念,催生了“急、争、抢、干、拼、闯”的实干精神。

合心村村民马先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当地有名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和“蘑菇种植专家”;莲花村村民赵林林没想到原本一贫如洗、人畜共住的家,如今修起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并且发展了特色养殖业;迤那的老人们住进了老年公寓,颐养天年,从此告别无依无靠的日子。

走生态路,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共识。在迤那镇,以“七个两万”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大力实施,绿色经济正在迤那迅速发展。

迤那镇镇长穆春林向记者介绍说:“全镇干部群众努力奋斗,到2018年,将实现整镇脱贫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5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50元。”

如今的迤那,就像那漫山遍野的马铃薯花,绽放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