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一波三折达成的“巴厘一揽子协定”,不仅是世贸组织成立18年来首份全球性贸易协议,增强了人们对世贸组织谈判功能的信心,而且标志着多哈回合谈判12年僵局终获历史性突破,为多哈回合谈判的继续创造了有利条件。不过,巴厘会议成果毕竟只是奠定了基础,多哈回合谈判依然任重道远。
对于当前正处于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而言,这份全球性协议无疑是重大利好。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5年,但全球贸易增长实际上依然陷入停滞,特别是保护主义抬头之势明显。该协议的达成有助于促进世贸组织成员削减贸易壁垒,通过更公平的贸易环境来促进全球尤其是较贫穷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据国际商会预测,该协议将为世界经济增加9600亿美元贸易额,并创造21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1800万个在发展中国家。
对世贸组织本身以及全球贸易体系而言,该协定的意义在于保住了世贸组织作为全球首要多边贸易谈判机制的地位,对避免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份“早期收获”建立在各方12年艰苦谈判后达成的普遍共识之上,反映了各方利益的相对平衡,来之不易。各方在谈判过程中顾全大局,照顾彼此关切,体现了世贸组织大家庭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决心和力量。
同时应该看到,相对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其他议题,“巴厘一揽子协定”涉及的内容仅属于“容易摘取的果实”。多哈回合谈判是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后目标最宏伟、参与方最多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但12年来,由于成员的增加和议题繁多,达成协议的难度越来越大。之所以采取锁定“早期收获”策略,就是为了维护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的正常功能,同时给多哈回合谈判留下一线生机。这次达成的“早期收获”只是在贸易便利、农业、发展等几个议题上取得初步共识,仍有许多重要议题待推进。
不仅如此,世贸组织也亟须加快自身改革步伐。目前,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规则还停留在1994年完成的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的基础上,其深度和广度都无法满足相关国家的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已落后于全球经贸格局的新变化。因此,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特征,这个二战后形成的协调世界贸易的核心国际组织更要积极求变,才能在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上继续发挥最突出平台的作用。
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在会议闭幕式上所说,“巴厘一揽子协定”并非终点,而是完成多哈回合谈判的重要基石。现在,国际社会的目光已转向“后巴厘议程”,期待此次突破能够转换成新动力,使“早期收获”成为“基石”,推动各方本着透明、包容和平等的原则,全面实现多哈回合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