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出台,为未来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钢铁之城”的河北省迁安市,正是依托资源优势而兴起,却也曾经因为“一钢独大、一柱擎天”的产业结构而深受束缚。如何摆脱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寻找到一条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迁安紧紧抓住了滦河治理这个龙头。
如今,“绿水绕城,古塔倒悬,璎路灯色,虹桥铁闸,浩然天际的水上城市”,这些文人墨客的即兴咏叹已成为迁安的真实写照。今年7月,随着迁安市滦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顺利蓄水,一座崭新的“大美水城”正在崛起!
对城市河流有了新认识 不再对水患避之不及 而要因水而兴
初冬的迁安,仍然有欣欣绿意不时跃入眼帘,清凌凌的滦河水面上,灰色水鸟互相追逐嬉戏更平添几分热闹。迁安水务局局长朱广久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迁安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滦河“安营扎寨”的水鸟越来越多。“目前滦河城区段范围内新增白鹭、灰鹤、白天鹅等野生鸟类20余种。”
别看滦河现在是个“香饽饽”,在前些年迁安人民却对它避之不及。“地有多大产、全看滦河‘两面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会儿,一到汛期,河水就暴涨。要是洪水大些,这一带几乎是颗粒无收。一场凶猛的洪水,夺去了我们村十多条生命……”如今,回忆起当年滦河水患,大蔡庄村47岁的蔡建新依然记忆犹新。
滦河,迁安的母亲河,纵贯全境54公里,自西北至东南环绕主城区。历史上由于河流频繁改道,在城区段形成了两条支流;两条支流之间形成了22平方公里的夹心滩,有西李铺、大蔡庄等5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近万名群众在夹心滩上生活;由于水患不断,广大群众多年来深受其害。
迁安治理滦河的步伐从未停止,对滦河的认识也在悄然改变:滦河不是迁安的包袱,而是迁安宝贵的生态财富,如何让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迁安刷新“防洪工程”的内涵,决定在立足城市防洪的同时,着眼于生态建设,实施一期滦河生态防洪工程和二期滦河综合治理工程。
但难题随之而来:若要完成整个滦河流域的整治,要投入13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从何而来?
“迁安决定大胆创新,激发民营企业家参与城市建设,采取BT方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朱广久表示。目前整个滦河整治工程已经新增土地近6000亩,“现在这些置换出的土地已成为产业开发的宝地,成为了撬动滦河流域生态建设和迁安产业布局调整的关键动力。”
如今,一个万顷水面碧波荡漾、生态绿岛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梦幻滦河、世界景观”大湖美景已然形成。从飞机上望下去,正是一弯秀水抱城来,迁安城与滦河,就如孩子安稳地枕在母亲的臂弯中,祥和而幸福。而水中用虹桥串连起来的五星岛,又犹如给城市戴上了一条更加妩媚的“项链”,迷人而多姿。
“现在滦河的防洪标准提升至百年一遇,使市区段新增水资源3000多万立方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朱广久说,滦河工程的实施还有效发挥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改善了区域小气候,成为迁安的生态绿心和天然氧吧。据测量,迁安城区夏季气温平均下降了2摄氏度,空气湿度增加了2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增加了20%。“到工程竣工,还可形成24平方公里的水面、17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19个大小不等岛屿的滦河生态休闲区。”
城市规划要有超前眼光 以滦河开发为龙头,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因铁而起、因钢而兴”曾是迁安的真实写照。然而“一钢独大、一柱擎天”的产业结构也曾经让迁安深受束缚,有人打趣说,钢铁业打个喷嚏,迁安也要感冒几天。
事实的确如此。以钢铁产业为支撑的资源型经济,在为迁安带来辉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正在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桎梏。
“不转则亡,慢转则退”,在迁安市委书记李忠看来,城市不仅是人居的环境载体,也是改善民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抓城建,就是抓转型,抓环境,抓发展。
转型发展,规划先行。“迁安的城市发展不应局限在中心城区,而是全域规划,把1208平方公里作为‘一盘棋’规划,统一规划建设、全面协调推进。”李忠说。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迁安整体规划西部工业区、中部生活服务区、北部东部农业生态区三大主体功能区。不同的功能定位,实行不同的要素配置以及不同的政策导向、绩效考核,推动工业要素向工业区集聚、公共财政向农业生态区倾斜,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努力把迁安建成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功能和产业经济带。
过去迁安城区并不大。为了抵御横贯全境的滦河水患而修建的河堤,不但使数千亩土地变成了滦河滩,也逐渐成为迁安城市建设的一个“拦路虎”。
“城有水则灵,滦河是迁安的母亲河,也是迁安的财富河,如何充分利用滦河的先天优势?”迁安决定再次抓住滦河综合治理的机遇做足城市发展文章。2010年按照“沿河布局、跨河发展、转型提升、城市扩容”的思路,迁安将中心城区规划为“一河两区两城”,即以滦河生态景观为核心,以河西区为产业支撑,以河东区为服务依托,重点建设以总部经济、产业研发、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绿色城市定位的右岸新城和以发展休闲养生、文化创意、高端居住产业为重点的滦河生态城。
“我们将规划作为城市建设龙头,始终坚持超前科学规划,既传承历史,又有所创新,既抓好规划的修编,又一以贯之地抓好规划落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迁安市市长张淑云说。
聘请全国一流的策划团队王志刚工作室用国际视野分析如何利用滦河,使之更好地成为迁安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引擎和平台;景观设计上,聘请土人景观设计院精心打造;城市功能设计上,聘请了深圳市设计院设计基础设施规划;水工设计上,聘请河北省水利院……
两年多来,迁安聘请国际国内名家大院进行规划设计,累计制定了60多项规划,结合中长期目标,高起点发展,把城市转型的战略思路全部落实到空间布局和具体项目上,各功能区各司其职,城市的承载能力大大增强,为迁安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奠定了基础。
做城市就是做产业 滦河文化产业区的集聚效应正在凸显
黄台湖畔,一家粉墙黛瓦的四合院,朱漆大门、斗拱飞檐。在这古色古香的氛围中,院子的主人徐春瑞正为大家免费讲授国学。
“不像很多博物馆只有死板的展示,春瑞书院是‘活’的,不仅可以藏书,还可以在此育人、治学,内容既有干部的廉政教育,也有中小学生孝道教育,涉及面很广。”徐春瑞告诉记者。春瑞书院是一家公益性私家书院,集藏书、阅览、培训、雅聚、参观、游览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文化基地,占地面积近960平方米,共设有藏珍阁、古籍厅、展书堂、敬书屋等11个展厅,拥有图书近2万册,书画千余幅。
春瑞书院正是迁安培育现代服务业的一个缩影。迁安地处京津唐秦核心地带,拥有在北方令人艳羡的水资源,借滦河之势而发,借滦河之水而起,发展现代服务业正逢其时。迁安确立了构建教育培训、养生养老、文化创意、消费购物、金融服务、总部经济6大区域性功能中心的城市全新发展思路。
以城市转型为平台,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是迁安发展走向的一次全新定位,为迁安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做城市,就是做产业。以滦河综合开发工程为核心,迁安规划建设了以滦河环城区段为核心,并向上、下游延伸,向左、右岸扩展,总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的滦河文化旅游产业区。其中,左岸休闲旅游区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右岸文化创意区规划面积为12平方公里,中部生态景观区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
今年8月,滦河文化旅游产业区成功获批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目前,滦河文化旅游产业区内已入驻迁安龙湾游艇俱乐部、梅墨生艺术馆等12家文化企业。
如今,滦河文化产业区的集聚效应正在凸显。在不久前迁安市召开的2013“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经贸洽谈会上,优美的城市环境、万顷碧波的大湖美景吸引了中国国际动漫体验岛等51个项目落户迁安,总投资达319.1亿元,引进资金269.4亿元;意向项目6个,总投资79.5亿元,引进资金79.5亿元。
以产聚人、聚人为市、化市为城、以城聚产。迁安,正以滦河整治工程为牵引助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2012年,全市共签约重点建设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500多亿元;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65个,计划总投资1137.2亿元;成为河北省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唯一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