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秧歌一代代传下去
□ 杨克胜口述 管 斌 张 鸣整理

从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到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我担负着让商河鼓子秧歌的精髓传给后人的责任,使命光荣而又艰巨。

我是山东商河人,以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自2008年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河鼓子秧歌的传承人,我就坚定了一种信念,在有生之年,一定将商河鼓子秧歌发展壮大,让这一传统文化永远流传下去。

商河县百姓称鼓子秧歌为“跑十五”、“闹秧歌”,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后的10天内,是秧歌队集中活动演出的日子,元宵节夜晚,“闹秧歌”达到高潮。我从小就爱好这个,常常跟着村里的大人跑秧歌。特别是1955年3月,商河鼓子秧歌队代表山东省到北京参加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员们那雄健的舞姿深深打动了我,特别是打“头伞”的韩振玉老师那潇洒飘逸、孔武雄健的舞姿,征服了那时还是一个少年的我。10岁时,我如愿以偿,拜韩振玉为师,主攻领伞舞的技法。

1980年6月,我迎来了一生中最为重要、最为辉煌的时刻。那就是和11名同乡一起,代表山东省赴北京参加“全国农民业余艺术表演”,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这一次我是领队。此次比赛,商河鼓子秧歌队获得了最佳优秀奖,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后又参与了艺术纪录片《泥土芬芳》的拍摄。

近50年来,我共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600余场,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的民间艺术大赛,并屡获大奖。经过多年的学习与表演实践,我继承了插伞派的技法,而且掌握了举伞派、扛伞派等不同流派的表演技能和传授方法。

正因为此,我连续两次被邀请到北京舞蹈学院授课,为舞蹈系的学生们分别做了为期半个月的讲师,包括鼓子秧歌的历史、角色、道具,以及舞蹈编排。

身为鼓子秧歌国家级传承人,我深知发掘和保护这一民间文化瑰宝的重要性。不过,现实中一些“短板”让我内心还是有一丝难过。虽然全县900多个自然村几乎村村都有秧歌队,群众基础比较广泛,但也面临着艺人年龄偏大、年轻艺人多外出打工、鼓子秧歌队伍后继乏人的危险。

于是,我多次向县里反映商河鼓子秧歌的现实情况,为了更好地将秧歌传承下去,县里决定开展秧歌进校园活动,让秧歌成为学校的选修课程。与此同时,我主动请缨,课余活动亲自上阵教孩子们跳秧歌。除此之外,不少学校还将课间操换成了秧歌舞,我参与编写了课间秧歌操的教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我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回报,县第一实验小学少年鼓子秧歌队在参加山东省地方文艺大赛中荣获广场舞专场比赛第一名,两次赴京演出并登上首届央视少儿春晚舞台;殷巷镇帽杨小学少年鼓子秧歌参加央视“舞蹈·世界”栏目演出,赢得广泛好评;韩庙乡站南村少儿鼓子秧歌也多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并屡获佳绩……。现如今,我们能登台参加演出的少年秧歌队伍已组建了14支。

我在这帮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商河鼓子秧歌的希望,现在我最初的担心已经不存在,反而更加热爱这项工作。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我有生之年,让这一艺术瑰宝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我对实现这一愿望充满了信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