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
妙手仁心报国恩
本报记者 苏 琳 实习生 吴博峰

葛均波是德国归侨,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11岁时手臂骨折的经历,让葛均波把做医生、治病救人当成一生的理想和追求。20多年后,这个从山东农村走出来的少年,成为原上海医科大学派往德国著名医学院留学的博士,并很快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到德国第一年即在《德国心脏病杂志》上发表《腔内超声准确性及可行性研究》。自此,葛均波学术成果不断。他对心肌桥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半月现象”的新发现,在学术界被称为“葛氏现象”,这一发现使心肌桥的检出率由冠脉造影的不足5%提高到95%以上,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心肌桥诊断标准。

旅居德国9年,葛均波始终牢记自己是中国人。当荣誉、机会纷至沓来时,葛均波拒绝了导师的劝说,毅然回国。

葛均波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了多个心脏病诊治上的“全国首例”和“上海第一”。他在血管内超声研究、新型冠脉支架研发、支架内再狭窄防治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提升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葛均波倡导成立了华东地区首条24小时全天候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绿色通道”,挽救了无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

葛均波热心参与九三学社的社务工作,积极为复旦大学和上海市的发展献言建策,并在医学保健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