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重点实验室主任万立骏——
用责任感诠释赤子心
本报记者 苏 琳 实习生 吴博峰

1992年,时年37岁、已经从事科研工作多年的万立骏考取公派自费留学生,到日本仙台的一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万立骏很快找到了工作,并受邀在北海道大学任客座教授,在东北大学任助理教授等。不久,他便在日本有了稳定优越的生活,科研事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看好。可是当他看到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招聘启事时,当即决定回国。

万立骏说,在豆腐坊打工时,他看到了高科技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那家豆腐坊就实现了现代化流水线作业,制作、油炸、装盒等大多数程序都是用自动化程序完成。

在日本的经历,让万立骏看到了当时的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决定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奋斗终身,这也是他选择回国发展最重要的原因。

回国后,万立骏开始了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奋斗历程,长期从事电化学、SPM技术、纳米化学和纳米材料的研究。2004年2月,万立骏担任化学所所长,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疯狂、严谨”是同事对万立骏工作态度的评价。身为院士,他坚持亲自指导学生实验与结果讨论,保持着帮学生改每一篇文章的习惯。“在我的研究领域里,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多难关要攻克。”万立骏说,当选院士后,他感受最多的依旧是使命、责任。

万立骏还热心于社会工作。作为新归侨的代表,万立骏于201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侨联主席。万立骏带领侨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活动,创新汇集侨智的载体,拓展发挥侨力的平台,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了新侨的科技创新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用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诠释一颗归侨赤子心。在第九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万立骏被授予“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称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