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昌老商圈在升级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通讯员 王海燕
图为南昌市西湖区熙熙攘攘的洪城大市场。 本报记者 刘 兴摄

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鳞次栉比的商城商铺、琳琅满目的大小商品……走进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洪城大市场,浓郁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历经18年的经营,洪城大市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集聚着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已成为当地百姓创业、创富的大基地,更成为江西商贸业发展的标杆。

可就是这么一个拥有25万平方米经营面积、年交易额达260亿元、位居全国日用消费品百强市场第四的商业“巨无霸”,如今却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转型之路。“随着市场的持续发展繁荣,因前期规划的缺失而带来的道路拥挤、消防、治安问题、环境卫生等问题不断凸显,市场和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江西洪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燕华说:“我们计划‘腾笼换鸟’,对老市场进行整体搬迁,再实施提升改造,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城市综合体等新的业态。”

和全国许多“靠商吃饭”的老城区一样,西湖区也迎来了“成长的烦恼”:既有的空间格局,已经成为城市向上跃升的“天花板”,第三产业如何化解日益严重的“城市病”?

近年来,西湖区坚持走做大引强现代服务业之路,在特色上做文章、向空间要效益、向服务要效益,推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向现代服务业核心区转变、商业特色街向商业发展圈转变、人口居住区向商业聚集区转变,通过“点、线、圈、带、楼、园区”规划布局,激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活力,提升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按照“规划先行”的发展思路,西湖区将商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区城市发展规划之中,先后出台了商业中心、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专项规划和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商圈业态上档升级,以高端的商业和商务作为支撑,促进零散的商业网点向核心商业圈集中,增强商圈的辐射能力。目前,西湖区逐步形成以城市综合体、核心商业体为主的商业圈,构建了“五部商圈”的商贸发展新格局:以中山路为辐射的北部商业圈、以恒茂华城为辐射的东部商业圈、以站前西路为辐射的中部商业圈、以洪城商圈为辐射的西部商业圈、以朝阳新城为辐射的南部商业圈。

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如今已成为西湖区现代服务业中的“领跑”行业。位于北京西路的江信国际大厦,占地面积仅3.4亩的专业写字楼,却已经是南昌市闻名遐迩的“亿元楼”。“江信国际大厦是江西省最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专业写字楼,因专业化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成为了众多国内外商家的必争之地。”西湖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一大批商务楼宇的投入使用和自主化、市场化等多种形式的招商,西湖区正成为新的“掘金之地”。目前,西湖全区商务楼宇达60栋,运营面积162万平方米,楼宇企业4200余家,入驻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5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60余家。依托赣江东岸滨水带,西湖区规划建设了沿江总部经济带,着力打造聚集中西文化、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体育餐饮、商贸繁荣的高端产业群。

与此同时,西湖区着力推进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化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围绕“八一广场”及“八一大道”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共有科技信息类企业近200家。其中,已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有50家,截至11月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约4500万美元,离岸执行金额1500万美元。

西湖区常务副区长熊保良介绍,西湖区将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导向,充分发挥城区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集中的资源优势,突出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电子商务、文化产业八大优势产业,着力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进驻,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