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心放在船上 把船放在心上
徐卫国口述 李治国整理

作为一名救助船长,我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全部奉献给祖国的海上救助事业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加快,海上航线日渐繁忙,各类险情也有增多的趋势。作为一名海上救助人,我深知身上承担着国家海上生命、财产救助和维护海洋环境免受污染的责任。

在近20年的工作经历中,我救助了数以千计的海上遇险人员,挽救了数以亿计的国家资产,避免了多次海上难船泄漏污染海洋事故。

那是2010年8月10日18时许,“浙洞渔429”轮在温岭石塘南面约3海里处因船体大量进水下沉,船上9人全部落水,生死未卜,急需救援。当日19时20分,我所在的“东海救112”轮接到命令后立即备车起锚,火速赶往现场搜救。由于夜间视线差、渔网多,搜救工作存在困难,经对搜救现场情况评估后,我果断地协调现场其他救助力量采取扩展搜寻,次日凌晨0时18分,我驾驶着救助船首先发现2名遇险人员并迅速救起,0时27分又紧急救起2名遇险人员。随后,另外5人也相继被其他过路船救起。

仅仅时隔20多天,在2010年8月31日17时42分,我所在的“东海救112”轮又一次接到救助指令:受台风影响,浙江温州南麂岛客运班轮停航,滞留南麂岛的246名旅客中出现了3名病危游客,亟须转运到岸上医院救治。接到指令后,我带领着团队,顶着9至10级大风,连夜前往南麂岛,经过9个小时努力,于次日凌晨2时许将包括3名病危游客在内的22名游客安全地转移到洞头,并送交当地120妥善救治。

作为一名救助船长,多年以来,我经受住了无数次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我也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全部奉献给祖国的海上救助事业。每次险情之后,回想起来,也难免后怕。然而,历经海上风浪,我心中的使命感反而更加庄严。

2010年10月17日17时,浙江大陈岛以南20海里处“浙岭渔5279”发生火灾,火势凶猛,熊熊大火随时可能吞没船上10名渔民的生命。险情就是命令,为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我指挥边备车边起锚,途中安排船上各部门有条不紊地准备消防器材。当听说该渔船上有6名渔民已在惊慌中跳下海时,我立即通过电话安慰惊慌失措中的渔船老大,要求他稳定人心,不要盲目跳海求生,并指导其进行自救。18时40分,“东海救112”抵达现场,为保障遇险船员的生命安全,我果断命令:施放高速救助艇靠近失火船船头,通过用绳索滑降的方式将4名惊恐之中的渔民顺利救下。人救上来后,我立即操纵“东海救112”轮接近失火渔船,使用消防炮对失火渔船实施灭火。经过5个多小时的灭火,渔船上的火势成功扑灭。

还记得在2011年6月25日至28日的3天中,台风“米雷”袭击我国浙江沿海海域,我率领“东海救116”轮船员,在台风正面袭击中,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连续执行3起救助任务,成功帮助28名遇险船员脱离险境。其中成功救助“浙普工51”桩11名施工人员的事迹,还得到浙江舟山市政府嘉奖。

危急时刻,施救命令的畅通极为关键。可在救援外籍船员时,由于语言不通,随机应变就更为重要。2011年11月30日,强寒潮影响东海海区,当天18时许,正在上海洋山港北航道东侧抛锚待泊的空载集装箱外轮“JADE”因走锚搁浅触礁,机舱大量进水,船上12名外籍船员生命岌岌可危。抵达现场后,我发现现场风大浪高且礁石林立,救助船无法靠近,在与难船船长协商救助方案时,由于现场自然条件恶劣,难船船长对我的施救建议不太配合。凭着多年的救助经验,我意识到难船随时会发生侧翻沉没的危险,于是就用各种渠道耐心地说服难船船长做弃船准备。当天半夜零时30分,难船在风浪中左右摇摆剧烈,发生失电,难船船员意识到危险的临近,在惊慌中登上了救生筏逃生。为确保筏上遇险船员的安全,我又果断地下令释放救助艇将救生筏拖离浅水区域后,操纵船舶靠上遇险船员所在的救生筏,成功救起12名遇险外籍船员,并操纵船舶做好下风安全实施收放救助艇。这开创了大风浪浅水区域救助的一个成功案例。

类似这样的救助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和战友们把海上救助工作视为至高无上的使命。我们无数次成功救助的动力,源自于我们对救助事业的理解和热爱。多年以来,我也始终践行“把心放在船上和把船放在心上”的理念。我常说,我们是代表政府履行职责,我们的行为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党和政府对海上遇险者的人文关怀。

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硬件支持,还需要强有力的软环境支撑。维护海上运输安全,是我们海上救助人的责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