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6月开始,深圳、上海、北京等地陆续启动碳排放权交易,今年年底前,天津和广东的碳交易市场也将上线。
透过碳交易的“市场版图”可以看到,碳交易不仅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还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促进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我国碳交易尚处于酝酿和起步阶段,仍有诸多问题亟待探索,需要从制度层面予以支持——
碳交易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据预测,至2014年,中国的地区碳市场将覆盖7亿吨碳排放。当中国在“十三五”时期建立全国碳市场时,则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体系
今年6月,深圳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成为我国首个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城市。
深圳市碳交易市场启动后,包括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大型公共建筑的配额进入了碳排放交易体系。运行首日,市场就完成了8笔交易,成交总量2万余吨,成交总额61万元。目前,深圳市每吨碳的价格已经从初始价28元/吨飙升到如今的80元/吨左右,累计完成交易量超过12万吨,成交金额超过800万元。
深圳市碳交易市场的平稳开局及其背后蕴藏的巨大市场空间,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我国碳交易市场有广阔的空间。京沪碳交易市场尚未开启之前,已经有不少投资者预测,京沪碳市场将上演比深圳碳市场更火爆的行情。
透过这些试点省市的“市场版图”,碳交易试点蕴藏的巨大市场空间也逐渐浮出水面。根据测算,过去4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达每年500亿欧元,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并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尽管中国的碳交易起步相对较晚,但“中国队”正在跑步入场。有关专家指出,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而碳交易恰恰能为完成减排任务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市场化机制。因此,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有关机构预测称,至2014年,中国的地区碳市场将覆盖7亿吨碳排放,而澳大利亚、美国加州、欧洲的碳市场则分别覆盖3.82亿吨、1.65亿吨及21亿吨碳排放。当中国在“十三五”时期建立全国碳市场时,则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体系。
碳交易如何促进节能减排
碳交易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以初始减排责任为基准,超排的企业将负担巨大的污染成本,减排的企业则可以收获“真金白银”
近日,北京市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杜少中对媒体表示,看碳交易市场是否成功,不能简单地看成交量和活跃度,而要看碳交易能否对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形成倒逼机制。
杜少中的说法一语中的。一般认为,碳排放权交易是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经济杠杆。在实践中,这一作用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据介绍,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可以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行初始减排责任的分配,超额排放企业需要借助环交所的交易平台购买碳排放权;排放企业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把富余的碳排放权配额通过环交所售出。
这种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物的市场交易行为,可以带来两个好处。一方面,过去企业减少碳排放,只是履行社会责任,效果很难直接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收益上。有了这个平台,富余的排放权配额可以进行交易,余额越多,企业获益也就越大,可以直接平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超额排放企业而言,过去超额排放带来的经济损失并不明显,有了交易平台以后,超额排放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生产成本。这种链接成本的方式,将直接促进企业加大减排投入,并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表示,碳市场启动以来,企业对于碳排放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前节能减排的目标是从中央到地方逐级传递,而现在,企业已经意识到碳排放管理可以与盈利、现金流、企业投资相挂钩,减排也就成了企业的自发和自觉的行为。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一些省市在碳交易试点中不仅探索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减排,还注重引导个人参与其中。例如,深圳市启动了个人参与碳排放交易,市民个人也可以购买企业配额,这种激发市民公益热情的创举,也有利于使节能减排更好地成为公众自觉。
碳交易还需加大制度建设
我国碳交易试点刚刚启动,目前仍面临着统计数据不精确、价格机制不完善、融资机制不到位等一系列难题,需要通过制度建设逐步解决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过,要使这一市场空间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难度并不小。
一份海外研究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已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但真正推出一套碳交易运作方案,可能要到2020年左右。
从发展实际看,我国碳交易事业面临着许多障碍。例如,如何确保碳排放的数据的准确有效、如何确保碳交易市场形成相对稳定合理的价格机制,如何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融资机制,等等。
记者了解到,随着碳交易试点的不断推进,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不久前,针对当前碳排放数据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桢曾表示,气候变化立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整套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制度,包括总量控制、排放许可、排放交易和数据管理等。
在加强立法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做好监管,对于弄虚作假、骗取排放配额的市场主体,不仅要依法收回其排放配额,更应将其列入碳交易市场准入的黑名单中。
在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如何避免资本炒作参与其中,造成价格过度波动,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也成为碳交易市场需要面对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经着手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当排放配额交易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政府将通过拍卖或回购配额等方式,稳定碳排放交易价格。
此外,也有专家建议,在开展碳交易中,还应积极探索,引入金融机构参与,增加碳交易的融资渠道,允许交易者进行期货交易,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必要平台。
“建立碳排放权市场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手段。下一步,我国将从制度层面建立和推动碳排放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对媒体表示,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基本论断的指导下,按照自然资源资本化的发展思路,我国碳排放市场化制度建设步伐将加快,节能减排工作将跨越更多制度障碍,取得更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