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而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可以说,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区域开放开发战略布局已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时代。以湘鄂赣皖四省会城市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其地理交通、产业实力、人才资源、生态环境、辐射国内市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崛起重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而这一切,都必须自觉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模式转变,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可以说,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共同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还受到几方面的困扰。一是对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思想认识还不够。不少人担心,选择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否必然导致经济减速。其实,低碳发展之所以成为国际潮流正是因为其可以涵盖所有前景广阔的产业。把地方的选择自觉地靠上低碳发展所涵盖的产业,经济发展未来不是减速而是更有力度的增长。二是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如何形成眼见为实的成果。绿色低碳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我们既要承认这一点,又要在低碳发展的几个重点领域打组合拳,共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三是相关体制创新如何推进。选择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体制创新必须跟上。而这种体制创新,国内的经验还相对不足,创新的成本也比较大,前景存在诸多不可预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相关体制创新是否有效、如何推进的担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创新改革已不能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在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过程中,解决当前问题和着眼长远推进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较好地破解这些困扰,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关注的焦点所在。在这一过程中,南昌市着眼于解决欠发达城市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明确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方向,并做了积极探索。

一是发展低碳产业和提高能源效率“双核”引领。南昌市按照“低碳产业支柱化、传统产业低碳化”的思路,通过把生物医药、航空制造、服务外包、绿色照明等一些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大的低碳产业发展成为未来支柱产业,引领全市建立以低碳为取向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运用更多适用的低碳技术对现有传统产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让传统产业实现低碳化。南昌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来自产业方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持续下降,从而带动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4%。二是低碳产品占有和低碳产品示范“两率”为重。近年来,南昌市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和安排项目前期经费等手段,支持低碳绿色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做强做大低碳产业园、生物医药谷、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在大力提高低碳产品对外市场率的同时,以城市为平台,扩大“十城万盏”示范运用工程,在城区积极推广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大力普及户用太阳能热水器。三是推动各具特色的低碳示范区竞相发展。南昌市从区域的资源出发,推进高新区低碳产业示范区、湾里森林碳汇生态园林示范区、红谷滩生态人居与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进贤军山湖低碳农业与生态旅游示范区等4个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设。通过低碳示范区的竞相发展,南昌的低碳绿色发展路子更加清晰。此外,南昌市还借助国际低碳发展的平台,引入先进理念积极开展地方性国际合作,在更高的平台上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执 笔:曾光辉 柳 华 张征华 王 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