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他们是农民,却多数进入企业务工、按月挣工资;如果说他们是市民,却离土不离乡。过去两年间,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面城镇大和村借力城镇化,实现农民生活方式和身份的“双变迁”。
两年前,大和村还是另外一个样子:全村500多户分散经营着1.1万亩耕地,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土地又束缚着劳动力动弹不得,一年下来,家家户户的经济收入皆十分有限。
2011年3月,八面城镇与辽宁曙光建设集团合作,在大和村组建成立曙光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可自己经营,也可以土地为股加入合作社,秋收后按比例分红,由合作社负担洪涝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减产减收。当年,90%以上的农户入社成为享受分红的“股民”。
手握1万多亩耕地,合作社有了说话的“底气”,与吉林天丰集团签订糯玉米和马铃薯订单,成功注册“思糯”、“曙合”农产品商标,生产的糯玉米、角质玉米、马铃薯、水稻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凭借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成本优势、统一经营的规模优势及订单合同的价格优势,合作社当年即获丰收,农民人均增收20%以上。
八面城镇没有让摆脱土地束缚的农民就此清闲。合作社兴办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经济实体,镇里扶持二三产业发展,大幅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承载能力。截至目前,大和村多半农民离土不离乡,变身成为产业工人,享受到“工资收入+入股分红”的双薪待遇。农民牛志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以后,进入曙光集团担任司机,每月工资2700元,爱人王桂华在肉禽企业务工,月工资1600元,两口人“土地分红+工资”年收入超过6万元,是两年前的3倍。
生活方式、农民身份实现变迁后是否还有打算?规划已经“出炉”:当地将以大和村为中心,以八面城镇铁路以北6个行政村、41个自然屯、3500户、1.2万农民为重点,利用3至5年时间,合村并屯建成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的曙光农民新村。农民可以利用旧房免费换新楼,免费安装地热等基础设施,免交冬季取暖、物业管理及自来水费。
“农村城镇化的前提是自愿,如果农民不乐意,一切都是白搭。”八面城镇相关负责人说。新村建设规划得到农民支持,截至目前,大和村95%以上的农户签订了拆旧建新、合村并屯新建农民住宅楼房屋拆迁与补偿协议。
铁岭城镇化不只大和村一处,方式也不只农民就地城镇化一种。据了解,铁岭市将推进18个中心镇建设和铁岭新城建设。其中,建在湿地上的铁岭新城,被国家住建部作为样本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