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8亿亩高标准农田需多元筹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读《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
本报记者 林火灿

○ 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

○ 在建设中,要重点把握好七个方面的思路和基本原则

○ 初步估算,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需投资1000元至2000元

日前,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如何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规划》精神,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6日,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我国要建多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

答:综合考虑我国中低产田现况、水资源条件以及粮食供求形势,《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明显提高,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程度提升,土地污染得到进一步遏制,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问:要完成上述目标,应该重点把握好哪些原则?

答:在建设中,要重点把握好七个方面的思路和基本原则:一要统筹规划,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上以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产粮大县以及其他粮食增产潜力较大的县为重点,同时兼顾棉花、油料、糖料等重要农产品优势产区。二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实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艺农机技术先进适用,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相适应。三要合理确定农田连片规模,统一规划设计,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四要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挥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五要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在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六要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七要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主体,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问: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大量资金,这些钱将从哪里来?

答:综合考虑工程设施建设与耕地质量提升同步推进的要求、不同地区投入状况差异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初步估算,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所需投资为1000元至2000元。

为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需求,《规划》提出,要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不断拓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发挥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作用,按照自愿原则,筹资投劳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各级政府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规划》全面梳理了目前中央和地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资金渠道,中央和地方共有10多项。

为防止资金渠道多可能导致重复投资或分散投资的问题,提出按照“规划标准统一、资金渠道不变、相互协调配合、信息互通共享、积极推进整合、共同完成目标”要求,中央和地方各级尤其是县级努力推进资金的协调整合工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