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遴选工作结束,全国共有421位中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入选,他们平均年龄47岁,最年轻的31岁,既有自然科学领域的,也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也有大型央企、创新型民营企业的。
据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会、中科院、工程院等9部门于去年共同印发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启动新十年工程实施工作,明确提出从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培养4000名左右工程国家级人选。同时,中央将“百千万工程”纳入“万人计划”统筹实施,10年内从工程国家级人选中选拔1000名入选“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今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部署了首批人选遴选推荐工作。
选拔突破传统体制壁垒
高光勇是今年入选“百千万工程”的专家。2001年,他创办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血液净化设备等高端数字医疗器械领域研究,在技术上实现了我国血液净化技术领域与世界同步和接轨。
如果在过去,像高光勇这样的非公企业人才,是无缘进入“百千万工程”的,但今年却不一样。“百千万工程”首次将触角延伸到非公领域,由过去的“主要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选拔”扩大到“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为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畅通渠道,让更多像高光勇一样的非公领域高层次人才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成长平台。
据了解,“百千万工程”以选拔培养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中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为目标,重点选拔培养那些世界科技前沿,能引领和支撑国家重大科技、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
在选拔重点上,向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国家“十二五”中确定的重点学科领域倾斜;向引导基础理论原始创新、推动基础学科创新发展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倾斜。
记者了解到,“百千万工程”每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400人左右。“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与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各地各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相互协调衔接,形成分层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体系。”这位负责人说。
优中选优的选拔机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百千万工程”担负着为国家挑选领军人才的使命。如何公平科学地把国家需要的人才选拔出来,科学的评选方式至关重要。
据了解,“百千万工程”选拔程序分个人申报、组织推荐、专家评审、公布入选名单四个步骤。1737名候选人由各地区、各部门、有关单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组织专家评审进行遴选推荐。在各地各部门遴选推荐基础上,“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再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同行评议,评审确定最终入选人员。
为提高工作效率,今年人社部首次推行了电子化函评,建立工作人员、评审专家、候选人背对背评审机制。“电子化函评符合评审信息化发展趋势,工作人员与评审专家、评审专家之间、候选人与评审专家之间均是背对背的,相对于会评来说,更客观公正,更有利于充分尊重每一位评审专家的意见。”这位负责人说。
除了在评选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之外,人社部对今年充当“裁判员”的评审专家进行了适当调整,进一步拓宽评审专家来源和覆盖面。除了中央部门、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外,吸纳了省市高校院所、中央企业部分高级专家参加。这位负责人说,专家评审不仅要看重候选人学术技术水平、对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以及学术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更要关注他们的发展潜能,对国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全力支持科研人才创新
对于这些“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将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培养、大胆使用,为其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及带头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百千万工程在职务安排、考核评价、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措施。例如事业单位引进‘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而无相应空缺岗位的,可按规定申请设置特设岗位;对跨地区选调的,开辟绿色通道;支持‘百千万工程’人选参与重大政策咨询、重大项目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国家标准制定等。”这位负责人说。
国家也将推进“百千万工程”人选与项目、基地有机结合。支持他们通过竞争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对符合条件的“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863、973等重大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已承担重点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持续滚动支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择优安排“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建设学科等担任首席专家等重要职务。
这位负责人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百千万人才工程将按照全会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更好地发挥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