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财富直通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理财学做管家
叶林峰

随着财富管理业务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资产配置也越来越广泛地被人所熟知。所谓资产配置是指资产类别选择,投资组合中的各类资产的适当配置以及对这些混合资产进行实时管理。

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以前,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发行量每年的占比均不足5%,但截至2013年前三季度,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已经占到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45.59%。

组合投资类产品自身的风险调控特征在不确定性较强的经济环境中优势尽显:投资于低风险市场的资金保证投资者本金安全,投资于高风险市场的资金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灵活的组合投资管理有效提高了产品整体的运作效率,“进可攻退可守”的组合投资策略得到市场认可。

结构性理财产品作为固定收益类产品与金融衍生工具的结合,本身就具备了很强的资产配置特性。其通过对“风险—收益”的平衡,为投资者在多变复杂的市场行情中获得较为理想的收益。结构性产品中的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通过各种灵活配置让投资者在震荡乃至下跌的市场行情中获得潜在回报。对于投资者不能直接投资或者直接投资存在较大风险的诸如港股、黄金、原油等挂钩标的,各大银行均有相应的产品与之对应,例如恒生银行的“步步稳”股票系列,招商银行的“焦点联动系列”等等,都为投资者提供了不同市场情况下实现潜在回报的条件。

近年来,各外资银行以国内投资者需求出发逐步推进本土化经营,保持在结构化理财产品设计的优势。首先,部分外资银行针对国内投资者风险偏好不高的特点,其所发行的接近90%的结构性产品均设计为保本型,产品投资期限明显缩短。其次,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投资者获得潜在收益率的条件更容易达到,例如:恒生银行的“步步稳”系列投资产品,挂钩交易所交易基金,跟踪大盘指数走势,只要一年中每个观察日,最差表现的挂钩标的下跌幅度不要超过30%,投资者就可以获得潜在回报,帮助投资者在回避非系统性个股风险的同时,在不同的市场走势中获利。

银行理财产品摆脱当前按照预期收益率发行的模式转向基金化、结构性的真正的“资产管理”产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产配置,工具的运用也越来越灵活多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