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总人口为135404万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2.10‰、7.15‰和4.95‰。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
有专家指出,在经历了鼓励人口增长和实行计划生育的不同人口政策后,目前我国已步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指向优先投资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果断决定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到来,令中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到来,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
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骤降,儿童抚养比在过去的35年间不断下降。这一数值由1975年的40%降至2010年的20%。而另一方面,老年抚养比则保持稳定。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快于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增速,每一个适龄工作人口所承担的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抚养负担在过去30年间大幅下降。这一人口结构的变化,推动了过去我国数十年的经济增长,劳动力资源供给丰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宝贵的“人口红利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竞争优势。
在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增加为我们带来发展优势的同时,我国人口素质不高、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短缺等问题也凸显出来。为此,国家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通过人口素质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而人口政策无疑为此作出了贡献。专家指出,计划生育降低了人口增长率,大大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使我国政府能够尽力为民众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如果当初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我国人口恐怕要达到17亿至18亿,人均耕地、粮食、森林、淡水资源、能源等将比目前降低20%以上,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发展的需要,而且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水平。
目前,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提速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这说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大幅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与日俱增。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全球瞩目,这与我国人口红利凸显、人口发展类型的转变和人口素质的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还要积累更多、更强、更优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加快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