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产到户
我们家第一次有了余钱

我出生在安徽桐城的农村,记得小时候闹饥荒,天天就感到肚子饿。

1980年,大队开始分田到户。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大人们拉着丈量田地的绳子满地跑的热烈气氛。分田的第二天,不待生产队敲钟,各家各户都早早儿上自家地里干活去了。那一年,我家分了10亩地。种自家的地,大家都感到特别有动力。还在上学的小孩子,每天一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帮家里干农活。年龄比较小的会干点轻活,比如赶鸭子、捡柴等。十几岁的中学生,则会帮家晒谷、收割。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年底我们家第一次有了300元的余钱。

“包产到户就是好,下地干活劲头高。谷满粮仓饭满甑,男女老少乐陶陶。”这个顺口溜就是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大家都希望多干活,特别有干劲。包产到户,还让农民能够自由地安排生产时间,在农闲时节,许多农户开始发展家庭养殖。勤奋的家庭在“包产”之后,收入翻了几番。

30多年过去了,通过农村改革,农民生活和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变。是改革,激发了农村暗藏的巨大活力,愿我们农村的改革继续深化前行。

(江苏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周二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