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大桥促进浦东开发
1991年,南浦大桥通车,南浦大桥对浦东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原来浦东与浦西之间交通不方便,主要靠两岸的摆渡船,但一碰到天气恶劣情况,摆渡船就会停航。浦东、浦西虽然仅一江之隔,但两者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城市一个乡下’,浦东那边居民说话的口音也与市区完全不同。”今年53岁的上海市民周月琴女士回忆说。
据今年54岁的市民徐达平先生介绍,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后,浦东开始步入城镇化的轨道,上海的城市面积也不断扩大。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出现了飞速的变化,而南浦大桥是第一座横跨上海市区和浦东新区的大桥,加速了浦东开发的进程。
村里的第一台彩电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谁家要是能拥有一台彩电是非常“时髦”的事儿。我的老家在云南马龙县石龙村。1981年,全村只有村小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对于彩电,只是梦想。
正是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后,村里有了第一台彩电。一向节俭的老何,竟然舍得用3000多元搬回一台21英寸的“山茶”牌彩电。
村里有了彩电,这是连在外工作的人听了也吃惊的事情。不少村民前去他家一看究竟,老何常是送走一拨人,又迎来一群人。看过彩电的村民通过实地比较发现:彩电节目更清晰,近似真人实事,各种颜色都有,还是彩电好看。
去年回老家过年,发现大哥和弟弟家的彩电早已“改头换面”,他们借国家补贴“家电下乡”的东风,淘汰了老彩电,用上了液晶新彩电。
文/彭竹兵
“下海”造就“万元户”
1990年有个下午,父亲若有所思地对母亲说:“如今政策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就想辞职经商多赚点钱。”
爸爸毅然辞去了教师职业,走上了创业之路。下海初期,爸爸拿出全部积蓄1500元办养鸡场,但是一场意外的鸡瘟让他所有的梦想“鸡飞蛋打”。此后,不服输的爸爸从银行贷款5000元干起了木材生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爸爸不但还清了贷款,还悄悄地告诉妈妈我们家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1992年,爸爸自豪地告诉我:“我已赚够了你和弟弟上大学的费用!”一晃20多年过去了,“下海”一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几经商海沉浮,那些企业家或成功、或失败、或归于平淡,他们的经历,是这段历史的真实生动记录。
文/王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