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岸合作舞台越来越大
本报记者 廉 丹 周 剑
图为参会者在聆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的主题演讲。 本报记者 周 剑摄

两岸间的交流从未离开过血脉相连的温暖,“两岸一家亲”这句话自然而然地从众多参加2013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的与会者口中说出,也正是这“一家亲”的情谊让两岸企业家峰会这个舞台越来越大。

企业家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受益者,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参与者。自2008年两岸共同迈入和平发展阶段以来,两岸企业家一直扮演了先行者、推动者、主力军的角色。如今,两岸步入“深水区”,搭建起企业家交流合作的大舞台正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和平红利,为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注入新动力。

本届峰会是两岸分别注册成立“两岸企业家峰会”社团后首次举办的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其“升级版”特色屡屡被两岸各界提及。作为两岸企业家间最重要的高端交流平台、两岸相关产业对接的主渠道,此次峰会也给两岸企业界带来了“升级版的体验”。来自产、学、研各领域的代表在这里交流经验、碰撞思想。

“两岸企业30多年的合作发展很好,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双方也都受益。但由于近年来两岸企业的比较优势格局和市场发生了变化,两岸企业在合作共赢上,要面对新的矛盾,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使得两岸企业科技和生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两岸企业家峰会特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直指两岸企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吴敬琏认为,解决当前问题,最重要的是构建两岸共同市场平台。在平台上,让企业家充分发挥创造性,发挥创新和创业的才能。吴敬琏坦言,要建立这样一个市场,首先需要有政治互信,其次要有世界通行的规则,此外还应有对产权的保护,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认为,两岸产业合作必须转型升级,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把握先机,而逐渐释放潜力的大陆消费市场将是两岸产业合作升级的最大基础和新支撑点。

针对两岸目前在LED、太阳能等产业存在的部分同质化发展现象,两岸企业家峰会信息家电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召集人、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说,两岸应从产业政策制定的高度增进对话协调,引导促进重要产业的合作,从而减少相关产业的资源浪费,实现优势互补。两岸企业家峰会成长型和中小企业推进小组召集人、台湾中小企业总会理事长林慧瑛介绍,今年9月份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竞争力排名中,台湾中小企业在效能指标上超越德国名列第一。她表示,两岸企业应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增加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国际环境挑战。同时,她也希望峰会能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

本届两岸企业家峰会共吸引600多名企业家以及重要工商团体负责人与会,围绕“两岸产业合作新局——挑战与对策”主题和“两岸经济转型与产业合作”等7个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7个合作推进小组分别举办专题论坛,探讨两岸产业合作新路,开创两岸产业合作新局,推动两岸产业在价值链、产业链上实现全面合作。

在闭幕式上,两岸企业家发表了《两岸企业家峰会2013紫金山会议共同倡议》,倡议峰会应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开展宏观政策对话;密切沟通决策部门,及时反映业界呼声;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创双赢发展局面;扩大产业合作领域,提升产业合作水平;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两岸业者责任;推进双向投资项目,落实峰会各项成果;推动两岸峰会交流,完善峰会制度建设;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峰会期间,7个合作推进小组和两岸有关企业共签署了24项交流合作备忘录和合作项目。双方商定2014年两岸企业家峰会于明年下半年在台北举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