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①创设于2008年的浦江创新论坛每年都会掀起社会对创新的议论热潮。图为专家云集的2013年浦江创新论坛现场。②我国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青年人创业热情高涨。图为在我国新型创业孵化器车库咖啡内工作的三位“80后”创业者。 本报记者 董碧娟摄
一问:
芯片和笔芯哪个更重要
先来看这组成就:我们的大容量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一举打破长期依赖进口困局,应用到平板电脑且出口欧洲;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嵌入式CPU芯片应用已超7600万颗;安装自主研制的三模双通道卫星导航射频芯片的导航产品销售金额已超4000万元……“中国芯”博得了世界的阵阵掌声。
然而,一个小小的圆珠笔芯却使人黯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我们的圆珠笔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空芯”的结果,就是我们以1元钱价格出口,减去进口材料的钱和劳动力成本,仅有5分钱的利润。
浦江创新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再次以圆珠笔芯为例警醒国人:“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高科技产业如果只停留在组装、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和传统制造业其实并无本质区别。”
芯片和笔芯,分别代表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一提到“创新”,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关注高技术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徐院士认为:“我们不能把传统产业孤立在主流的科技政策、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之外,应该高度关注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
在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发展上,我们在不断努力。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技术创新同时支持着传统产业的升级,如我们组织实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金太阳’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工业信息化、数控一代的应用,都在加速高新技术扩展,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问:
“技术宅男”为何创业难
在我国各个创新领域,活跃着一大批怀揣梦想,手握技术的创业者。可现实的道路总比梦想的虹桥泥泞湿滑得多。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就发现,他身边很多创业的“技术宅男”最发愁的是为自己的技术寻找市场。“有一些创业者在初创期会获得政府和天使投资者的支持,但之后一段时间很快进入创业僵局,就是自己有好的产品,但是找不到好的市场。”袁岳说。
80后创业者,北京灵动快拍创始人、CEO王鹏飞就曾遭遇过这种困境。他说:“我们公司最早有技术,但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市场。最后破解的方法,就是依靠商业模式创新。只有把自己的产品变为市场服务,才能在应用中体现产品和公司的市场价值。”
他们新近推出的“扫码购物”,就是基于自己的二维码识别技术,推出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用户在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可直接进入快拍平台进行购买。相比他们之前仅提供二维码营销方案、产品防伪溯源方案以及扫码工具的商业模式,用王鹏飞自己的话说,“显然离钱更近”。
除了来自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上的挑战,资金也是阻碍创业者成为真正创新主体的要因。德同资本主管合伙人邵俊坦言:“美国风险投资,尤其是早期的风险投资,是非常长期的钱,很耐心的钱,跟产业化、研发成果、学校资源密切匹配。美元基金一般是10+2,10年基础上可再延长2年,而我国大多数的基金基本实行5+2,这样的基金结构怎么投资早期的创新企业?我呼吁有更多长期、有眼光的机构和投资者介入,使得资本更有效地跟创新、跟高企结合。”
三问:
科教机构的“围墙”该不该拆
长期以来,作为创新高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似乎总和市场、经济之间隔着一道墙。事实上,封闭地埋头搞教育、做科研已与创新驱动环境格格不入。“现在大学对于社会的承诺,和历史使命告诉我们,学校必须打开校门,必须用知识推动社会发展。”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说。同济一方面组建学术性技术转移公司,帮助教师队伍进行技术转移,一方面从学生抓起,组建大学科技园平台和大学生创意园。他们已经形成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即同济大学知识外溢形成的产业及由此衍生的产业集群化的经济活动圈,其年产值从20年前的10亿元发展为如今的180亿元。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钮晓鸣强烈呼吁“开放创新”:“因为漏斗效应,很多研发面对市场、产业、产品时是局部的。但如果我们打破‘围墙’,实现开放创新,让外部资源集聚到我们的研发中,尽管漏斗不能漏到当前市场,但能有效溢出,共同来面对未来市场,这就是开放创新的好处或者它的根本利益所在。”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开放创新的做法一是搭建研发和创新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创新,另一个就是组织产业链联盟。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埃其·列巴瓦利(Erkki KM Leppavuori)认为,研究创造新知识,能够成为我们创新的来源,而且研究和教育的作用,会在培育、开发和更新知识资本的时候得到强化。创新流程最好应该是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企业发展之间的一种无缝的、完美的互动和关联。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徐建培在介绍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方向时谈道,将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明确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换业务,推动这样的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机制,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与扩散。
四问:
“小鸟”为何能叫板诺基亚
芬兰,是2013年浦江创新论坛的主宾国。以前,一提到芬兰,人们更多地会想到诺基亚。可现在,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龙头老大,正被一只“小鸟”叫板。《愤怒的小鸟》是芬兰Rovio公司开发的一款小游戏,2009年问世后已在全球拥有7500万粉丝。这款游戏让这家不大的公司赢得了两家风投机构总计高达420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这只风靡世界的小鸟,不仅让芬兰航空专门为它开通了国际航班,将客机全身喷涂上了它的图案,还被美国宇航局邀请做代言人,拍摄宣传片。人们猛然发现,“愤怒的小鸟”似乎正在成为新的“芬兰形象”。
“小鸟”之所以能叫板巨头,是因为它踏准了时代的创新节拍。这既是一个企业崛起的秘诀,更是一个国家升级的关键。芬兰从曾经落后的北欧小国,仅用不到一个世纪就发展成为国家竞争力排名全球第三的强国,成就了“芬兰奇迹”。这背后依靠的关键力量,就是政府对创新的强力推动。他们设立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与创新中心(Tekes),每年可支持和服务超过3000家公司、近50所高校和800多个研究机构,强有力地统筹和引导科技创新。他们还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会,隶属于芬兰议会,独立运作,大力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芬兰依靠优质的国家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拥有了升级发展的强力引擎。
借鉴芬兰,我国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也在不断优化中。万钢强调,加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是实施好这一战略的关键步骤。要进一步抓好创新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衔接协调,抓好科技创新管理和资源的统筹协调,抓好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发展的全面支撑,抓好面向未来的科技储备和人才队伍,在加大科技开放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要认识并理清推进科技改革和创新中存在的制约和关键问题,在密切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低效、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健全创新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务求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