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柴达木:唤醒的“聚宝盆”
□ 本报记者 马玉宏

自从上世纪50年代共和国第一支勘探队的驼铃声惊醒沉睡亘古的大荒原迄今,柴达木以石油、钾肥开发为标志,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煤炭开采等基础工业。西部大开发以来,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区域和领域不断拓展,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条件和工业基础。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200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联合批准柴达木为全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自此,柴达木盆地进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期。

把煤资源“吃干榨尽”了

青海庆华集团副总经理、乌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雷生荣在厂区宽阔的道路上边走边微笑着对记者说:“青海煤产业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讲,庆华是做得最好!”

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青海庆华集团煤化公司,远远望去犹如屹立于戈壁滩上的一个巨人。这个占地259公顷、建设总投资29亿元的企业,是青海省“煤—焦—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庆华公司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封闭式运转,就连生产原料煤炭也被高大的挡风抑尘网所遮掩,仅此一项他们就投资了1亿多元。

海西州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延伸煤炭产业链,庆华公司投资对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生产焦炭,第一道程序就是洗煤。走进洗煤车间控制中心,每个生产环节都显示在屏幕上。这套煤泥水处理系统非常环保,洗煤的水经过处理后在工厂里循环利用。煤的杂质如煤泥是很好的煤粉,由于价格便宜很受当地农牧民的欢迎,煤矸石则用于铺路。“几乎没有一点浪费的。”雷生荣向记者解释着。

煤化工企业历来被视为污染严重的企业,在生产中要排出很多废气与废料,然而在煤化公司,这些污染物经过回收和严格处理后就变成了宝贝。

徐仰新副经理带记者去看变废为宝的过程。在焦化车间,焦炉煤气沿着一条长达1公里的管道在厂区空中伸展着,经过冷却塔冷却后进入3个巨型罐中,形成了初级产品煤焦油,这是橡胶、制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紧接着,焦炉煤气被提炼为晶状的农用化肥硫铵,继续冷却后又生产出淡黄色的有机化工原料粗苯,最后蜕化为可以制造硫酸的硫膏。在煤化行业打拼了多年的雷生荣说,这样完整的综合利用在国内还不多见,“我们现在已经把煤资源‘吃干榨尽’了。”

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不仅给庆华煤化公司带来了整洁环保的环境,更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今年前3季度,他们光是销售焦炭和焦油、洗精煤、硫酸铵、粗苯、硫膏、煤泥等产品的收入就达16亿元。

雷生荣说,这两年经济转型,企业遇到银行贷款难、市场萎缩等状况,但企业想方设法节约减少成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到企业不减员、待遇不降低,给国家上缴的税金连续3年在10亿元以上。

优势资源搭建循环产业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处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北部,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总面积25.6万平方公里。目前,试验区内共发现各类矿产103种,探明储量矿产60种,是名符其实的“聚宝盆”。

如何利用好柴达木的优势资源,长期以来一直是海西州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一大课题。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成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随之,海西州发展进入循环经济的新阶段。

走进位于海西州德令哈市的青海碱业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立即被架在空中的那条长长的管道所吸引。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条管道有42公里之长,管道里是他们生产纯碱所产生的蒸馏废液。废液通过管道被输送到一个天然盆地,形成了一个新的湖泊,青海金锋实业有限公司就用这些废液生产氯化钙。

青海碱业主要生产纯碱,制造纯碱的原料来自附近柯柯盐湖里的盐和当地山上的石灰石,生产过程中除了产生大量蒸馏废液外,还有大量石灰石碎石和粉煤灰、炉渣。目前青海碱业一年回收粉煤灰15万吨、炉渣2万吨。围绕这些废弃物,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始建立。

在厂区里记者看到一个巨大的罐状设备,下端有一个漏斗,原来这里存放的就是粉煤灰。为了防止污染,运送粉煤灰的汽车顶部可以和漏斗连接。粉煤灰和石灰石碎石、炉渣等被运到6公里之外的青海海西化工建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用来生产水泥。

海西化建公司销售部白元文说,以前他们生产水泥主要靠炉渣、废砖头、煤矸石等原料,成本比较高。自从青海碱业投产后,石灰石、粉煤灰和炉渣被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厂里使用。现在生产的“柏树山”、“柴达木”牌水泥销往柴达木西部、西藏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区,几乎做到了零库存,销售市场非常看好。

在位于大柴旦锡铁山镇的青海创新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盐湖资源、有色金属尾矿、尾盐以及磷矿、煤炭为原料,上游生产硫酸、磷酸,中游采用煤气化融合工艺生产合成氨,下游通过推动煤化工、盐化工相互融合,使过去危害环境的尾矿、生产钾肥产生的废盐,在循环利用中变成磷酸一铵、氯化铵、硫酸、磷酸、合成氨等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企业所用的原料几乎全是其他企业的生产废料,产出的都是高附加值产品。

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马杰说:截至目前,试验区已初步形成“油气—盐化工”、“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铁矿—焦炭—钢铁”、“锌精矿—硫精矿—硫酸—硼酸—硼镁肥”、“硫酸—铁精矿—水泥”、“硫酸—电力—水泥”等多行业综合的循环产业链,相继建成投产硫酸钾镁肥、纯碱、碳酸锂、硼酸、煤焦化、甲醇、铅锌尾矿综合利用等4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基本形成了以盐湖资源开发为核心,融合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为主导的“七大循环型产业体系”。

废卤水再造格尔木

察尔汗盐湖600多亿吨各类盐湖资源中,镁资源有50多亿吨,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镁资源地。然而,在此前的几十年里,盐湖资源开发以钾盐为主,并在盐湖首先建立起了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由于国内氯化镁脱水、炼制等技术难题一直难以突破,盐湖资源开发基本上仅限于生产国内市场需求的钾肥,而储量更加丰富的镁资源却无人问津,甚至将每生产1吨钾肥所排出的7吨镁液当作“镁害”而废弃掉。

多年积累的盐湖卤水资源,为实施金属镁项目埋下了伏笔。从市场层面看,用镁制作的镁合金,是当今世界发展应用最快的轻合金,也是目前工业上可应用的最轻的金属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世界80%—90%的镁用于军事工业和航空业,随着技术发展镁合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轨道交通、汽车、摩托车、家电、电子通讯等领域。

在金属镁一体化工地现场,青海盐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盐湖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康民介绍说,金属镁技术从挪威引进,PVC技术从法国引进,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将改变世界镁工业和PVC工业格局。

项目一期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在如此大的工地上,12个子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现场管道纵横、设备林立、车辆穿梭、机器轰鸣,轰轰烈烈的宏大场面无不让人震撼。

这种宏大场面可以用一组数据诠释:涉及10家EPC总承包单位、66家施工单位、20家设计单位、4家监理公司、2家勘测单位和金属镁项目管理人员等近万人。

谢康民介绍说,项目一期计划投资近300亿元,目前已实际投资160多亿元,预计2014年全部建成,2015年全部收官。整个项目总投资将达600亿元,规划占地43平方公里,面积和现在的格尔木市区差不多一样大,建设面积和建成后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再造一个格尔木。

在柴达木循环经济区,格尔木处于主战场位置。就格尔木而言,不仅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有更为明显的区位优势。“未来几年,随着格尔木至敦煌、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的开通、格尔木至成都铁路的规划实施,格尔木将处在东引西宁、北通敦煌、西连新疆、南接西藏、西南通达成都的交通节点上。这种明显的区位优势加上丰富的资源优势,无疑会提升格尔木在青海乃至国家的战略地位。”对此市长罗保卫充满自信。

循环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给海西州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2012年海西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3亿元,增长17%,占全省比重的30.3%,成为青海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今年以来,海西州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267.6亿元,同比增长8.5%以上,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5亿元,排名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3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