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深海大洋留下对祖国的忠诚
——记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官兵(中)
本报记者 张 忱
威武的核潜艇官兵。 乔天富摄(新华社发)

“我们是和平的盾牌,护卫着国家的安宁。在地球每一片海洋,留下对祖国的忠诚。我们有钢铁的身躯,从深海发出雷霆,让敌人彻底毁灭,在风暴与烈火中!”这首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的战歌,唱出了核潜艇官兵舍生忘死忠诚奉献的激情与担当。

千难万险无所惧

核潜艇官兵潜航出海,要时刻面对艰苦环境的考验。尽管核潜艇上使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尽量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但艇内的环境仍然比常人想象的艰苦,高温、高湿、高噪声,每分每秒都在考验着官兵。长时间的水下航行,官兵们24小时轮换值更,遇到特情休息更没个准点,辛苦自不必说。时间久了,舱室的空气已经被循环使用几遍了。长时间在封闭的艇内生活,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内分泌系统容易发生紊乱。

在这样的环境中,潜艇官兵们丝毫没有畏惧。他们以乐观的态度执行每一次重大任务,所有的艰难都被看作砥砺作风的磨刀石。多年来,潜艇官兵长时间在深海大洋中潜航,在复杂海况时隐蔽出击,在大风浪条件下快速机动,一次次挑战生理极限,一次次探路深海龙宫,屡屡在危难时刻表现出深海硬汉的铮铮铁骨。

那年初冬,一艘核潜艇悄悄驶出港口,一个“猛子”潜入深海,开始了我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空气、水、阳光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也是最昂贵的“奢侈品”。50天……60天……,用水成了最大的难题,喝水是定量的,洗脸是奢望的。长时间水下生活,艇员们的体质明显下降,有的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等。原来全艇人员一顿能吃几十斤米,现在连一半都吃不了。

日历一张张翻过,昼夜一次次轮回。第70天到了,已超过了法国核潜艇67天的长航纪录,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前行?艇上作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艇员们都支持“继续航行”。他们说,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勇往直前,为国争光!

忍受孤寂,克服枯燥,战胜恐惧!中国核潜艇圆满完成了水下长航,创造了核潜艇一次航行时间最长的新纪录。不仅如此,公开报道显示,外军核潜艇极限长航归来,许多艇员是被担架抬下艇的。而我们的远航勇士凯旋时,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坚强挺立,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那年深冬时节,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海面上漂浮着大块大块的浮冰。此刻,时任艇长杨苏在舰桥上,一手扶住舷杆,一手握住通话器,镇定自若地指挥核潜艇中修后的首次试航任务。寒风吹过,厚厚的棉衣抵不住刺骨的寒冷;大浪拍来,冰冷的海水劈头盖脸淋湿全身……。当试验任务完成返回基地,官兵们发现杨艇长的大衣已经被寒冰牢牢粘在舰桥上,无法动弹。

关键时刻忘其身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自当无比珍惜。但对于核潜艇官兵来说,当使命需要的时候,他们甘愿透支健康,甚至献出生命。

那是某艇执行远航任务期间,反应堆舱冷却系统突发故障。谁都知道,反应堆舱内存在放射性物质,长时间进堆舱抢险无异于用血肉之躯“堵枪眼”。艇上10名共产党员组成抢修队,孟昭旭自告奋勇,排在第一个。进堆舱抢险的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孟昭旭冲进堆舱后,很快确定了故障部位,但抢险时限也快到了,如果这个时候出去,其他战友需要从头做起。他不顾舱外战友们的一再催促,毅然决定把危险留给自己,一鼓作气排除故障。直到战友们把他强行拉出堆舱,此时,他在堆舱内的时间已超过了规定时限的两倍多。这般“堵枪眼”的精神,也为他赢得了“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的称号。

孟昭旭舍身抢险不是偶然的。任副机电长时,一次核潜艇顺利完成多项海上试验任务,正当全艇官兵沉浸在胜利喜悦中时,蒸汽管路突然发生泄漏,炽热的蒸汽在强大的压力下瞬间充满整个舱室。“大家不要慌,让我来!”危急时刻,孟昭旭大喊一声,迅速摸索到主机操纵台,排查漏点、关闭汽源阀,一起重大事故被他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他却晕倒在战位上。

孟昭旭忘我工作,透支了自己的身体。45岁那年,这位领导和战友眼里的“拼命三郎”永远倒下了。临终前,他还反复叮嘱自己年幼的儿子:长大后要到核潜艇部队去当兵。

如今,英雄的儿子孟龙已经遵照父亲的遗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核潜艇兵,补上了钢铁巨鲸上陨落的那颗“铆钉”。

英雄的血脉从不缺乏传承,舍生忘死、忘我奉献的官兵在基地比比皆是。某艇员队机电长原杰,在执行一次远航训练中,装备突发险情,他抓起一件棉衣顶在头上,不顾个人安危,先后5次冲进后辅机舱,其间因体力不支和缺氧晕倒在防水门处。经紧急救治清醒后,他又不顾大家的劝阻冲进舱室,直到险情彻底排除。

某艇员队操纵长詹武军,在八九级的风浪中到甲板上抢修装备时,一个大浪袭来,被卷进海里。生死关头,2名战友死死抓住系在詹武军腰上的粗绳,奋力将他从漩涡里拖拽回来。闯过一次“鬼门关”的他没有畏惧,仍然踉跄着投入抢险,终于完成了抢修,保证了人员装备安全。

无私奉献忘其亲

在核潜艇官兵们为党、为祖国、为民族复兴的伟业不计得失、忘我奉献的同时,他们的亲人也在背后默默付出。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成了核潜艇官兵驾鲸蹈海、下潜远航的强大动力。

自从大学毕业分到了核潜艇上,机电长李云生一干就是10多年,而且连续多年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2002年的一次远航,李云生在艇上守护反应堆安全,返航后他才得知:刚出生5天的女儿因病不幸夭折了。2007年,父亲病重,李云生请好了假想尽一份孝心。但是回到家没几天,部队要执行紧急任务,通知他立刻归队。病榻上的父亲拉着李云生的手说,“你们做的都是大事,别为我误了部队的事。”男儿有泪不轻弹。听着父亲的话,李云生泪如雨下,“扑通”一声跪在父亲病床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爹,您要多保重!”说完,给父亲磕了3个响头。这一别,竟成永诀。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核潜艇官兵执行任务需要严格保密,无论在海上如何惊心动魄,回港后也不能向家人透露半分。“我经常不知道丈夫在哪儿,基本不知道丈夫在干什么,却知道自己应该做啥。”“水下先锋艇”政委柳本才的爱人王宁的这番话,道出了核潜艇官兵的特殊使命,也吐露了核潜艇官兵家属的心声。军嫂们在丈夫出海的日子里,默默地孝敬老人、管好家庭,默默地守望与期盼。

尽管从基地组建以来从未发生过重大事故,但对于核潜艇官兵来说,每一次远航都会面对生死考验。因此,每次出海远航前,许多官兵都会悄悄地写好“遗书”,结了婚的写给妻儿,没结婚的写给父母。

那年,核潜艇抵达某军港,完成了极限深潜试验。深潜试验是考核潜艇最大潜水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进行水下全速航行和大深度发射鱼雷试验的先决条件,也是风险最大的项目。

在执行任务前,每名艇员心里都已经做好了用生命履行使命的准备。艇员董福生当年也给妻子写了一封遗书,“嫁给军人不容易,嫁给干核潜艇的军人更不容易,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不能陪你走完一生,一辈子欠你的情。希望你不要难过,把孩子带好,再组织一个幸福的家庭……”在胜利返航后,这封遗书被珍藏了起来。如今,在基地官兵中,这样的“遗书”已经数不胜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