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潮平两岸阔 共享新机遇

扫一扫,更多信息和体验

——福建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改革试验见闻

站在观音山商务营运中心大厦楼顶,俯瞰金厦海峡,相距仅3.5公里和1.5公里的台湾大金门岛、小金门岛了然在目,原来海峡两岸竟然如此相近。跻身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福建厦门,作为海峡两岸相距最近的中心城市,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先行先试因“特”而立

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厦门被定位为海西对外开放的龙头。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要求厦门市进一步发挥国家赋予厦门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两岸交流合作中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为全面深化两岸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试验,构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

“先行先试”缘于厦门的地缘优势。厦门与台湾已经形成“一日生活圈”,每天36个航班连接金厦两岸,2001年“小三通”开通以来,已有960万同胞从这里驶向彼岸。正新海燕轮胎公司的台商江世斌说,从语言到日常生活,这里和台湾的家里几乎没有两样,回家的路更是便捷,早上8点出发,12点就可以到彰化的家和夫人孩子吃午饭。

厦门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晓舟说,一次和一位台商相约从厦门机场出发去台中市,3个小时后他走出安检口,看到台商在外面笑着招手,原来台商走“小三通”到台中竟然比直航先到一步。

“先行先试”还缘于厦门的优势逐步显现。厦门先后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经济特区,实行计划单列,授予地方立法权。2012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与1981年相比分别年均递增17%和21%。以台商投资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创业园等各类投资园区为框架的多层次全方位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已成型,为境外资本的聚集创造了良好环境。到2012年末,全市累计吸引了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资金,批准外商投资项目9706个,实际利用外资256亿美元,55个500强公司在厦投资98个项目。截至今年6月,对台贸易额563亿美元,其中进口468亿美元,出口95亿美元。

创新带来交融合作

入驻厦门湖里的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台商郭和瑜向记者介绍说,2004年到厦门时,当年产值只有12亿元,2012年销售额416亿元,10年不到已在厦门设立了12家公司、20个生产厂,率先研发的电容式触控技术和苹果手机一起风靡全球。专利申请量达到582件,成为台商科技创新的标杆性企业。台商投资的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2004年试投产,2011年在全国设了3家新厂,2012年销售额达48亿元,成为海沧区的“纳税特大户”。

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台商投资区区委书记郑云峰说,台资的到来,扩大了厦门的经济总量,吸纳了当地就业,截至2013年6月,厦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4076个,实际利用台资84亿美元,台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台湾百大企业中,在厦门投资的有20余家。台资企业以厦门为起点,开拓大陆市场,与全球产业链紧密融合。正新海燕轮胎公司90%的市场在大陆,友达等光电企业成为排名前列的全球光电企业。

台资到厦门来,更是看中了厦门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成长环境。正如台商吴进忠所说,“大陆这些年越跑越快”。从优惠政策到优质服务,厦门市从政府职能转变谋划体制机制创新,是台商最为称道之处。宸鸿公司人力资源部长邱紫筠告诉记者,公司6个月建成厂房,9个月投产,没有政府的协调是难以做到的。除了公司靠近机场和保税区,配套设施良好,可以快速与原料厂商、市场客户对接外,政府第一时间开通公交、治安环境好更是重要因素。

随着厦门—金门“小三通”的持续扩大和厦门—台湾“大三通”的稳步推进,厦台之间的交融合作从产业向金融、文化领域迈进。厦门市台办副主任谢永福介绍说,厦门357万常住人口中,台商有15万,而金门的6万人中,有1.5万人在厦门常住,有3万人在厦门和金门两地做生意。厦门以文博会、台交会、农渔业交流暨产业对接会等涉台经贸盛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厦台产业对接。海峡论坛在厦门举办已有5届,吸引了5万多名台湾基层民众参与,形成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鲜明特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华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等一批两岸行业协会已在厦门设立了20多个办事机构,凸显了厦门作为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地位和作用。

两岸旅游拉动的不仅仅是人流,还拉动了物流、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在10月11日“10万游客国际邮轮两岸行”首航仪式上,厦门市旅游局局长黄国彬对记者说,这是构建环海峡旅游圈的重要一环,台湾旅游者逐年增长,自2008年至今年7月,台湾来厦过夜旅游者达274万人次。2011年6月以来,先后开放来厦暂住人员赴金游、厦门居民赴台个人游和福建居民赴金马澎个人游,厦门已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重要口岸和接待台胞大陆游的重地。

再创特区新优势

近10年来,海西经济区GDP年均增速在15%左右。2012年,台湾与福建人均GDP之比从10年前的9.3:1下降到2.5:1,闽台经济水平差距正在缩小。厦门人均生产总值77392元,已达到台湾的62%。

与此同时,厦门在区域经济竞争中面临腹地空间小、先进制造业特色不够突出、高端现代服务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在两岸产业合作发展中也受到北有苏州、南有东莞的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形成新优势赢得新发展?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说,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厦门将在推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试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厦门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对台先行先试”这篇大文章,另一方面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化的挑战中再创特区新优势。

记者在大陆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海沧区看到,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全球第一个全自动化的智能码头远海码头正在调试,并筹划与福厦、赣龙铁路对接,把腹地延伸到粤湘赣等东南区域。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院长林建文说,中国是世界航运大国、造船大国,要由大变强,必须在软实力上下功夫,厦门正在建设现代航运业聚集城区,发展航运金融、船舶交易、海事仲裁等高端服务业,面向两岸,志在全球。

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已注册项目179个、在谈项目155个,总投资额超580亿元。海峡西岸最大的商务中心区观音山楼宇群立,总部企业云集于此,今年税收有望超过15亿元。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大型金融综合体“海西金谷广场”,目前也在加紧建设。10月12日,厦门金融中心与安邦金融中心、瑞达国际金融中心等签约,4家大型金融企业将入驻两岸金融中心核心启动区。

王蒙徽说,厦门谋求全方位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建成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和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两个百年愿景。目前,厦门正在实施美丽厦门建设,推进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创新机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