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逐梦国家森林城市的创新与实践——
森林,让合肥更美好
本报记者 白海星
图为合肥环城公园。

翠环绕城,林带穿境,林水相依,林城交融。

行走合肥,你会发现,无论是城区还是乡镇,这是一部以茂林叠翠写下的大地诗篇,它让人们尽情感受宜居的诗意,它在不经意间解读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奥秘。森林,让合肥成为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

科学规划 扎实推进

合肥成立高规格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与各县(市、区)、开发区签订责任状,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了保障;实施“规划建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让森林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近年来,合肥市森林城市建设由理念而探索,由目标而实践,围绕服务生态建设、服务民生需求,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落在实效上。

合肥市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也成立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合肥市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造林100万亩的宏伟目标,并与各县(市、区)、开发区签订了植树造林工作责任状,将造林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纳入到市政府年度工作任务中进行考核。

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带来的是满眼绿色的丰硕成果。

2011年至2013年,合肥市分别以30亿元、50亿元和70亿元的资金总量投入到森林城市建设中。3年来,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76.36万亩,城区绿化总面积达到3700万平方米。

目前,合肥的城市森林覆盖率已达28.74%(剔除水面35.21%),比“十一五”末增加了8.21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2%、40.3%和12.8平方米,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森林城市的建设,为合肥获得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旅游城市等殊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合肥实施“规划建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全市建有210处以各类公园为主的休闲游憩广场绿地,36个20公顷以上的公园,市民推窗即景、开门见绿,步行500米有休闲绿地、1000米有广场游园、2000米有公园。

针对山地偏少、基础薄弱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条件的制约,合肥着力做好“山文章”、“水文章”、“路文章”,推进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把树栽到人口聚集的城镇、城郊和村庄,把树栽到湖泊、水库、塘坝周围和河渠两岸,把树栽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以及人流、物流频繁的道路沿线。

近年来,合肥共对5000个村庄进行了绿化,30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合肥市森林村庄”,集中居住型村庄的林木绿化率达到30%,村庄绿化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和全达标。

如今,“江淮锦绣森林城,环湖魅力新合肥”的发展定位,“一湖一岭、两扇两翼、一核四区、多廊多点”的森林发展空间布局,引领着合肥构建起了融合人文底蕴,北接江淮分水岭、南拥巢湖的开放性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城市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也助推了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合肥市共有65万亩绿化苗木,形成了观赏苗、经果苗等六大系列,品种达1000多个,绿化苗木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绿化苗木产业成为合肥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更是成为合肥市民低碳出行、生态旅游的好去处。2012年,全市森林旅游达262.9万人次,收入达到5.45亿元。

创新务实 成就未来

合肥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工作强力推进,创新了发展理念、创新了体制机制、创新了义务植树模式,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合肥”提供了坚实的环境支撑

合肥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城乡绿化统筹,坚持城市、城郊、农村“三位一体”,林网、水网、路网“三网合一”,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不断丰富造林绿化的形式和内容,提升生态品质,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合肥创新体制机制,采用市场化思路、产业化办法,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造林模式,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民营、集体、大户等成为森林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今年以来,合肥就已吸引各类投资主体462家参与造林,合同造林29.5万亩,合同投资53亿元。

另外,合肥还创新了义务植树模式,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开展认建、认养等多种形式的绿化。2011年以来,合肥市1029.6万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义务植树劳动,义务植树总面积达6万亩。全市建有清风林、八一林、青年林、巾帼林、记者林等众多形式的义务植树基地。在大蜀山森林公园西扩工程建设中,全市共有400多个单位、4万余名市民参加了公园认建、认养活动,认建、认养资金达900余万元。

植树造林,合肥市的理念朴素而务实:把树栽下去,让树长起来,将树留下来。为此,结合地方实际,合肥市制定了《造林技术规程》、《合肥市植树造林导则》、《合肥市绿化施工导则》,为森林合肥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合肥首次引入了招投标机制和工程监理机制,绿色长廊建设实现了由过去的粗放型质量监管向重过程、重结果的全面质量监管的转变。

合肥还创新开展了“护绿使者”活动,上千市民报名参加。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市长张庆军分别为1、2号护绿志愿者,护绿使者、已经70岁的盛秀华老人两年提交9条护绿建议,其中7条被采纳。

目前,在合肥,以绿化大比武提升施工质量,把好整地、选苗、栽植、管护每道关口;以绿化大会战凝聚“栽树就是栽环境、栽发展,栽树就是栽未来、栽希望”的共识,已经是每一名绿化参与者和每一名市民熟知的准则。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合肥”,合肥市将其作为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强力推进,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倾力而为。森林合肥建设的成功实践,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合肥”提供了坚实的环境支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