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新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钻石节点”——
向西再歌开放曲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兰州新区一角。武长安摄
扫一扫,
更多信息和体验

“忽如一夜春风来”,一位客商对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郭智强如是描述对兰州新区的印象。这位客商被这里投资环境的巨大变化所打动,最终下决心投资。

其实,兰州新区的变化决非“忽如一夜”而来。过去几年,特别是升格为国家级新区的一年来,甘肃省和兰州市着力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建设,让曾经是不毛之地的秦王川盆地崛起一个极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目前,兰州新区核心区80平方公里的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建成,累计签约项目148个,总投资1791.22亿元,其中今年新签约项目68项,总投资1017.42亿元。

今年8月以来,兰州市委、市政府机关及部分市直部门和单位共16个部门、近700名干部职工正式移至兰州新区办公。“就是要进一步举全市之力加快新区发展,坚定客商投资新区的信心,进一步凝聚新区发展的人气。”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要求,兰州市广大干部职工要拿出拓荒者的信心和勇气,共同推进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跳跃:逐荒原而起新城

随着新欧亚大陆桥的开通,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兰州作为我国东西合作交流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上世纪90年代,兰州先后被确定为实行沿海开放政策的内陆省会城市之一和国家5部委批准建设的商贸中心城市。

战略地位的日渐凸显,一方面给兰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使这个河谷型城市不得不面临现实的困境:两山夹一河的狭窄地域,使有限的城市空间难以承受开发建设的需要。

对于兰州来说,跳出老城寻找新区,无疑是一招盘活全局的好棋。兰州中川机场所在地秦王川成为承载这一历史重任的最佳区域:这里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区位优势明显;除了机场之外,多条公路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最重要的是,秦王川是兰州周边最大、最平的一块高原盆地,适宜发展非农产业和大规模开发建设,806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是兰州老城面积的数倍。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兰州要在甘肃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其中包括“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发展”。随后,甘肃从省级层面正式启动了兰州新区建设。去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同时,明确了兰州新区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功能定位。

沿着专为兰州新区建设的快速通道水秦路前行不久,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成片钢骨架厂房。这片传统的农业土地上,一个全新城市正在成形。

“基础先行,我们全面实施了以水、电、路、气等为重点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企业入驻和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将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核心区绿化和美化成效显著。”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森洙介绍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兰州新区道路通车里程达到170公里,城际铁路也已动工,货运铁路年内建成。

同时,兰州新区市政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为新区供水的3座水库已经建成,天然气工程已通气点火,学校、医院、文体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在积极推进。

融合:产业城市共生

“下月初,我们在兰州新区组装的第一台隧道盾构机将正式下线。”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位于兰州新区的西北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厂房内,该公司职工谢卫国指着几台巨型设备告诉记者,兰州新区是在长沙总部之外布局的第一个可以生产盾构机的分公司。在兰州新区,已有24家像中国铁建这样的500强企业布局了重点项目。

“建新区不是单纯建新城,而是产城融合,以产业带动城市,以城市服务产业。”郭智强表示,“按产业发展规模提出城市建设规模,是一种相得益彰的模式。”

除了招商引资,从去年开始,甘肃省和兰州市先后出台措施,计划3年内实施132户企业出城入园,其中118户将进驻兰州新区。兰石集团是石油炼化、石油钻采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由于发展空间所限和技术装备落后,35亿元产值被视为企业难以突破的“极限”。

“这次出城入园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搬迁,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的良机。”兰石集团率先将企业整体从兰州市区搬迁到兰州新区,指挥新厂区建设的副总经理王安祥看着不断崛起的成片的新厂房,言语间难掩兴奋。

为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兰州市还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字号平台融合发展。通过“三区”在规划、空间、产业、政策、机制5个方面融合,有计划地将高新区和经济区辖区内的装备制造业、新建工业项目和大型物流园区、综合批发市场等向兰州新区转移布局建设。

到2015年,兰州“三区”生产总值达到103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39.6%以上;到2020年“三区”生产总值预期达到265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50%以上。

探路:起步又见古丝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在全球开放型经济体系中预示着中国以更宽广的视野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从中国开放新格局来看,进一步凸显了向西开放的政策方向。”日前,在“丝绸之路文化峰会”上,兰州市市长袁占亭说,“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的‘钻石节点’。”

此前,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已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甘肃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的影响,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而袁占亭之所以有“钻石节点”的判断,除了依托甘肃这个“黄金段”之外,兰州新区的平台优势成为重要凭据。

“兰州新区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睿告诉记者,该区将通过“飞地经济”、合建工业园等方式,整合利用全省的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格局。

同时,兰州新区将依托兰州作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21个物流节点城市、10大物流通道的优势,加大现代物流运输网络建设,努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

兰州将争取国家在对外交流和贸易通关便利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还要争取在兰州设立相关国际代表处,并在兰州新区划出适当区域,会同省里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兰州设立领事机构和商务机构。”在袁占亭勾画的蓝图中,还将争取国家支持兰州新区新设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从国际视野和更大范围加大对兰州新区的信贷投入,使兰州新区真正成为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钻石节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