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济源:重工业城市谋转型

河南省济源市以乡镇企业创办“五小”工业起步,培育形成了以钢铁、铅锌、建材等为主体的重工业产业基础。

近年来,面对资源约束加剧、要素保障趋紧、环境容量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济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调结构、促转型,保生态、促文明”的发展思路。

面对“年年栽树不见树”的困境,济源建立三大机制,解决了“在哪里栽树、栽什么树、谁来栽树、栽了树由谁来管”等实际问题。

首先是建立责任分解机制。将承包机制引入森林城市建设,通过开展建设“纪念林”、认建认养绿地、保护古树名木等活动,提高了全市人民的参与度和认可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建卡率达到100%。

其次是建立资金投入机制。把森林城市建设资金列入财政专项预算,逐年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4年多来,累计投入森林城市创建资金25.6亿元,其中市财政直接投入5.2亿元。

另外还建立资源管护机制。坚持一手抓植树造林,一手抓资源管护,完善森林资源责任体系、林业综合执法体系、林政执法督察体系,为重点林区安装了“电子千里眼”,实施全天候监控,提升了森林资源管护能力。

通过4年多的创建,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74万亩,新增造林面积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39%,增长4.19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63%,增长4.31个百分点。全市以薄皮核桃、苗木花卉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达23万亩,年产值达13亿元。济源走出了一条重工业城市的生态化转型之路。

良好的环境正在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低碳出行、低碳生活已成为一种追求的新时尚,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黄河明珠小浪底等已成为济源市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园,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观光度假。

城市森林建设成果在惠及广大市民的同时,还为济源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先后有富士康、伊利、双汇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落户济源,促进了产业转型,加快了经济发展,争取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等更多发展机遇。 (李 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