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船舶板块:去产能方可“扬帆远航”
□ 本报记者 江 帆

“从船舶需求总量来说,船舶市场仍然是低位增加,完全消化过剩的运力和过剩的产能,尚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这是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近日在解读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时说的一段话。他还表示,由于目前航运产能也存在过剩情况,船舶行业恐怕在2015年前很难再现2006年、2007年时的盛况。显然,化解产能过剩,船舶业注定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至7月,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87亿元,同比下降15.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1亿元,同比下降18.2%;实现利润总额37.8亿元,同比下降63.6%。行业的困境也明显体现在船舶制造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中,按申银万国三级行业分类,目前在A股上市的船舶制造类企业共有8家,2011年到2013年,8家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呈下降态势:平均每股收益由2011上半年的0.56元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0.09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期从6.06%下滑到1.17%;8家公司有6家净利润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下滑;主营收入同样大幅下滑,3年间整体下降15.56%。

从二级市场表现上看,船舶板块表现相对较弱且两极分化。今年年初以来,截至10月22日收盘,按申万三级行业分类中,船舶制造指数上涨了7.67%,虽跑赢了同期下跌3.05%的沪深300指数,却在全部申万三级行业指数中的排名相对靠后。个股方面,8家船舶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分化态势明显。上海佳豪、中国重工、舜天船舶、太阳鸟等4只个股实现上涨,前3者分别上涨了52.41%、28.75%、25.29%;而中国船舶、中船股份、亚星锚链、广船国际等下跌,前2者分别下跌了22.85%、13.74%。

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明确提出了今后3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而此次《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则规划了未来5年化解产能过剩的路径,这无疑为船舶行业加快转型增效进行了政策力度上的“加码”。

至于《指导意见》对船舶制造业类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影响,航天证券分析师于昊认为,“未来船舶制造行业将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关键船用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系统和设备、特种材料的制造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军工行业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海军和空军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军用船舶制造目前处于高景气度时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船舶行业未来的另一条可行之路。”

事实上,获注逾80亿元军工资产的中国重工已经就此做出了尝试。10月18日,中国重工股东大会高票通过注入军工重大总装业务的定增方案。平安证券认为,中国重工的军品收入有望在“十二五”末期突破200亿元,其对利润贡献率超过50%;而民船对公司业绩的拖累将大大减少乃至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际船舶市场正在走出低谷,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月至8月份,中国造船企业承接新船订单34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9.3%。上市公司中,除了中国重工,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也有不错的接单情况,截至6月末,中国船舶累计有近百艘新船订单,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而广船国际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其在手船舶订单70艘,工期已排至2016年前后。

虽然船舶“去产能”的道路上布满荆棘,但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步回暖,以及国家为化解过剩产能、扶优扶强而陆续出台的价格、财税等相关配套政策,我国船舶行业真正“扬帆远航”的日子不会很远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