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文件仓库”变成“百姓窗口”
——记浙江省龙泉市档案局局长朱志伟
本报记者 黄 平 实习生 杨 柳

提起档案工作,人们往往用“冷清”来描述,而浙江省龙泉市档案局却是个“高人气单位”:当地百姓查土地、山林登记信息,查几十年前的用工信息,甚至查上一辈的婚姻信息都会去档案局。

说起龙泉市档案局的“高人气”,就不能不提该市档案局局长朱志伟。正是他坚守档案岗位10年,把人们印象中“冷清”的活儿干得风风火火。

10年来,朱志伟带领全局职工将“文件仓库”变成了“百姓窗口”,用数字化激活故纸堆,建立起20个民生数据库,为人们提供110万条检索信息;抢救保护龙泉的民国司法档案,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如今档案成为龙泉继青瓷、宝剑之后的又一张“金名片”。

档案工作一头牵着历史,一头牵着未来,而最牵动朱志伟的却是老百姓。10年前,朱志伟从龙泉市委党校调任龙泉市档案局局长。摆在他面前的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档案馆,库房陈旧,雨天靠盆桶接水,旱天要提防火灾;职工工作涣散,甚至连库房钥匙都找不到……。“档案馆不仅是‘文件仓库’,更是‘百姓窗口’,应把服务瞄准百姓需求。”朱志伟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

档案馆要更好地服务百姓,就要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筹建新馆势在必行。一开始,有关部门确定的新馆规划是2000平方米,这对于经济欠发达的龙泉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标准”了,但在朱志伟看来远远不够。在他的争取下,新馆面积翻了1倍,增加到4000多平方米,增加了查阅利用、陈列展示、社会教育等为群众服务的功能和空间。

上任第二年,朱志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档案资源建设上。通过分析群众的需求,档案局将开展民生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工程建设作为突破口。经过近1年的数字化扫描,到2004年底,建成了土地房产、山林权属等8个专题数据库,开启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大门。此后龙泉市的档案数字化工作从未停歇,民生档案数据库从8个增加到20个。

朱志伟的“抠门”是局里出了名的。“省钱”是他的口头禅,只要一提添置办公物品,他常常就会皱眉头。朱志伟常说,“宁可让机关干部多点‘痛苦指数’,也要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

让同事们印象深刻的是,新档案馆落成开馆时,为了节省搬运费,朱志伟和全局10多名工作人员一起,用10天时间搬运了10万卷档案。“抠门”局长感染了身边所有人。办公室主任张志伟跟着朱志伟干了10年,他形容朱志伟“每天像新提拔的干部”,虽然已是老局长了,却与下属一起奋斗在一线。

龙泉市档案馆中,最具特色的是民国档案,其中的司法档案弥足珍贵,共有1.7万卷,88万余页。在朱志伟的带领下,档案局与浙江大学合作,获得政府专项投资300多万元,一步步把司法档案推向史学界、法学界,被认为具有重要的档案参考价值,并争取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

“档案工作虽然一年比一年辛苦,但我们看到档案部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著,大家都觉得值!”朱志伟说,现在不仅仅同事,过去对他的做法不理解的亲友们也纷纷支持他。

朱志伟说,他自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是,2018年前出齐《龙泉民国司法档案选编》五辑,还要打响“龙泉民国司法档案”这一文化品牌,将龙泉司法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