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豆粕期现市场将呈“先抑后扬”走势
本报记者 谢 慧

10月份以来,豆类市场呈横盘整理。截至10月15日收盘,豆粕延续跌势,主力合约M1401报3618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3%,除受美豆拖累补跌之外,菜粕11月合约的大幅跳水亦构成严重拖累。

“隔夜美豆小幅回升,市场传言中国增加采购提供下档支撑,不过,目前恰处于国内采购季节性增长阶段,传言支撑力度有限。”南华期货分析师王晨希表示,市场等待新季收储政策指引,短期延续高位震荡概率较大。综合来看,美豆仍处于推迟的季节性下跌周期,期价走势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短期对美豆继续保持偏空观点。

此外,美豆运抵中国的节奏对豆粕也有重要影响。最新统计显示,2013年10月,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约为460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403万吨的到港量,但低于此前预期的480万吨的到港量,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尽管后市随着大豆到港量持续增加,且美豆丰产已成定局,市场整体供应已无大碍,但原料供应偏紧的局面依然存在。

整体来看,大豆到港量偏低,部分地区因原料不足,被迫停产,导致工厂开工率下降,而豆粕下游需求旺盛,使得国内豆粕现货表现坚挺。现货方面,多数地区报价持稳,部分地区现货供需紧张状况仍未发生变化。

四季度豆粕将迎来季节性消费旺季,终端需求或持续放量。宏源期货认为,当前大豆库存偏紧,且在11月中旬之前美豆到港量较少,豆粕现货价格预计在此时点前难以下跌。从期现货价格结构看,中国豆粕期货1401合约仍较现货贴水不少,随着11月下旬美国大豆的大量到港,国内豆粕现货价或将承压下行。不过,油厂普遍青睐“挺粕抛油”的策略,豆粕现货至少在11月之前没有大幅下跌的基础。

“从原料供需双重因素考虑,整个豆粕期现市场将呈现‘先抑后扬’走势。”中粮期货分析师范红力认为,10月份市场整体表现较为弱势,而进入11月份后,受需求再次提振,豆粕价格将再度上扬。而且,从宏观角度来看,后市通胀压力相对较小,畜产品及原料价格上涨幅度有限,市场或整体呈现“慢牛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