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9月份CPI上涨3.1%,创近7个月新高——
物价热点三问
本报记者 陈学慧 郭子源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1%,这是自今年2月份之后,我国CPI同比涨幅首度突破3%,创下近7个月的新高;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上月继续缩小。如何看待当前CPI和PPI的走势,本报记者专访了长期研究价格问题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

一问:

CPI破“3”说明了什么

CPI数据公布后,“3时代”、破“3”等说法引发热议,对此,许光建表示,CPI破“3”与不破“3”,没有本质区别,对于破“3”没有必要关注太多。一是因为CPI上涨3.1%并不高,比较正常,也在全年3.5%的调控目标之内。二是因为物价指数作为一个滞后性指标,并不能及时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目前来看,第四季度物价涨幅应该不会很高,全年CPI预计可控在3%以内。

9月CPI数据不同于市场的普遍预期,对于四季度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影响?许光建表示,CPI数据良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保持稳定。不过,许光建强调,CPI环比的明显上涨需要引起适当注意。9月份,CPI环比上涨0.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比较多,这里面有季节的因素,但食品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食品价格的上涨问题。

二问:

PPI今年“转正”有无可能

PPI是反映经济波动状况的数据。我国PPI指数自2012年3月起就始终是负值,降幅自5月份出现了同比下降2.9%的近期低点,此后一路上升。6月份是-2.7%,7月份是-2.3%,8月份是-1.6%,9月份是-1.3%,下降幅度持续收窄,这说明经济回升状况保持较好态势。有市场机构预计,PPI今年年内有望“转正”,对此,许光建认为,PPI下降幅度还会收窄,但年内“转正”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许光建分析,PPI为负,表面看来是国内问题,实际上是国际问题。PPI为负是外需不振的表现,不完全是内需原因,它与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密切相关。我国的重化工特别是钢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特别密切。我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回暖非常缓慢,对我们的产品需求就相应的增长缓慢,进而反映在生产领域、工业生产价格的走势上。PPI继续为负,说明在生产领域,特别是工业生产领域增速还不理想,经济回升不是很明显。但这既不能说明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也不能就此认为是经济下滑。从工业增速、用电量等指标来看,经济回升迹象是清晰的,预计今年最后3个月PPI下降幅度会继续收窄,但要大幅度收窄直至“转正”,可能性不是很大。光看同比是不够的,还要分析环比,也要看基数。

三问:

CPI和PPI为何不匹配

CPI稳中有升,PPI持续为负,尽管PPI降幅这几个月在收窄,但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匹配的关系。许光建认为,当下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转型中,CPI和PPI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稳定的关系,这并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CPI和PPI长期背离是不正常的。

许光建表示,回想一下10年以前,我国也曾经一度PPI很高,CPI走低,也出现过反向的不匹配问题。当下,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时期,中央政府并不刻意追求高速度。所以,在经济转型期,CPI和PPI二者适当背离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经济增速能达到9%以上的话,那么CPI、PPI都将是正增长,但肯定会给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困难。 (相关报道见五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